名家論壇》吳崑玉/市長辯論能夠扭轉戰局嗎?

▲本週末,台北市長的電視辯論便要登場。(圖/翻攝黃珊珊臉書/蔣萬安臉書/陳時中臉書)
文/吳崑玉-2022-11-02 12:39:26
本週末,台北市長的電視辯論便要登場,各家媒體也卯足全勁大做辯論相關新聞。但說實話,近年所有選舉電視辯論會上,不論總統或市長,少有1960年甘迺迪與尼克森那場辯論所造成的翻轉效果;也缺少1994年黃大洲、趙少康、陳水扁那場台北市長電視辯論的機鋒與定位功能,僅能算是個選戰過程中的「過場」。2014年柯文哲與連勝文那場辯論,在綠營文宣大將林錦昌操盤下,柯P忍受三個月藍營對其「墨綠說」與器官移植的接連猛攻,在電辯場上一夕翻盤,已算是難得的經典之作。沒有了林錦昌,2018年的柯丁之辯便變得平淡無奇,反而「蜂蜜檸檬」與「愛江山更愛美人」一夕爆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多人都把電視辯論的定位搞錯了,就像研究戰史者常聚焦於「會戰」而忽略了整場戰爭的作戰過程,於是老搞不懂,為什麼美國在越南和阿富汗,打贏了每一場戰役,卻輸掉整個戰爭?!各家選舉幕僚都為了電視辯論做足準備,演練各種攻防,備齊各種因應劇本,卻忽略了電視辯論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戲」。既是一場「戲」,其核心就不只是劇本,不僅是導演,而是演員的演技與情節的鋪排。一個好演員,會用其爐火純青的演技,他的音調、表情、動作,完美詮釋角色的情緒起伏,帶動故事線的發展,並感染觀眾情緒,跟著他哭,或跟著他笑,從而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傳頌那句關鍵金句時,腦中迴盪的,其實是講出那句話時的場景、時機、與表情。在選舉中,觀眾在電視辯論時看到的那個人的形象定位,會烙在心中成為投票時的情感依據,甚至洗掉一部份過去文宣操作與新聞攻防的效力,這便是「扭轉選情」的關鍵。

就拿甘迺迪與尼克森那場電視辯論來說,尼克森當過艾森豪的副總統,走訪世界各國,對國際形勢與實際政務瞭若指掌,但甘迺迪只是個初出茅蘆的明星臉幼齒。1996年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杜爾便說,他當晚聽收音機,覺得尼克森講得真好。第二天早上起來看電視,才發現尼克森看起來怎麼那麼老?完全不OK。甘迺迪既年輕又帥氣,雖然實際上只比尼克森小了4歲,看起來尼克森卻比他老了24歲(一個世代)。而且口條清晰,表情動作迷人,簡直完勝尼克森。

如果你覺得「帥」或「美」就是決勝因素,那就太膚淺了。終究這是在選國家領導人或城市領導人,沒有人會這麼「外貿協會」,這種說法通常只是失敗者的自我辯解之詞。真正的關鍵,是心理學家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提出的「7/38/55」定律。也就是人們在看一個人在台上講話時所獲得的印象,只有7%來自於其講話內容,38%來自於他說話的語調與輔助的投影片等輔助器材,55%來自於講者的肢體語言,包括他的儀態、穿著、手勢、步伐、儀態、站姿、面對攻擊時的反射動作…,代表著這個人是什麼身份?什麼水準?什麼等級的人物?後續其他研究也表明,人們在接收訊息時,視覺訊息佔比達到80%以上。所以,搞定觀眾的視覺,遠比搞定辯論的內容重要。一個面對各種質疑與挑戰的候選人,必須表現得比其他人更像個合格的領導人,更像個真正的市長,更像個市民們可以相信與託付的對象,那才是電視辯論的真正重點。

所以,幾個月來各家選將的選舉策略,在電視辯論當下,都得轉個彎,而不見得要完全依既定策略直線加速。安公子打了一年的「龜息戰術」,「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穩穩的霸住藍軍本盤,選戰策略是對的,而且還可以吸收被攻擊的同情票。但在電視辯論中,這套戰法恐怕會很有問題,實問虛答、轉移焦點、答非所問,很容易讓人懷疑他到底有沒有當過律師?上過法庭?這「龜息大法」至此還是得冒出個頭來。

中哥雖有這幾年部長與防疫指揮官的歷練,講幹話功力也堪比柯P,但選市長終究不是開防疫記者會,能不能放下防疫指揮官的身段,成為一個關心婆婆媽媽事的大家長?還有他頻頻出包的競選團隊與外圍打手,切割或不切割?這帳要怎麼算?怎麼扛?怎麼化解仇恨值?才是他真正的罩門。33雖然當過副市長,市政嫻熟度遠勝其他兩位,但她如果還在當副市長,面對各種抱怨質疑,仍舊習慣性的為市府辯護,一律拿著電蚊拍一拍先打回去再說,那就會讓市民們覺得選了她,什麼爛事也不會改進,那幹嘛選個什麼都不會改變的家族繼承人?每個人的優勢,與每個人的弱點,都會在這場辯論會中現形,而其表現方式,不只是說法及語句的精煉,更需要整個故事線的鋪排。

但候選人們終究不是演員,不是素人,多年從政經驗,使他們有著沉重的「偶包」,與領導者改不掉的慣性。有的軟慣了,有的愛臭臉,有的官味重,而且每個人都有一些戳到就會忍不住跳起來的弱點。不帶情緒顯得心虛,過多情緒又像個潑婦,其間拿捏,仍得靠候選人們自己的政治智慧來判斷。而觀眾們看的,也正是這一點,誰的分寸拿捏得宜,代表誰的政治智慧較高,台北市的市民們還頗吃這一套。

其實,私下與這些選將們相處,他們本人的性格都還算是不錯的。但政治包裝與選舉需要,已把他們包成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產品,就像冷凍海皇餃被放進了錦緞盒,或老茶壺被洗成了全新品,既不能吃,也不能用,人們已被搞到錯亂。所以,何不藉這次電視辯論,就大膽的做一次真正的自己?講出自己心裡真正想講的話?告訴大家你對這個城市的想像與感覺?那語言不見得多美,但講心裡話時那種表情與肢體語言,學不來也演不出,那才是最能感動人的情節。

真正的好戲,要的就是「感動」,不是嗎?!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