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北台灣雨沒停過!12颱風輪流炸 竹子湖雨量史上次高

▲今年9到10月的秋季颱風數量較多,尤其9月底到10月,不少颱風還伴隨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為北台灣帶來許多雨量。(圖/記者葉政勳攝)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2022-11-01 17:26:11
今年9到10月的秋季颱風數量較多,尤其9月底到10月,不少颱風還伴隨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為北台灣帶來驚人雨量!中央氣象局觀測指出,全台13個人工測站在今年9~10月的平均降雨量為578.1毫米,比起歷年平均480.8毫米高出不少,分佈上呈現「北多南少」的情況,其中台北的竹子湖測站9~10月總雨量3403.5毫米更衝上設站以來第2名,鞍部測站歷史第3,基隆測站則是歷史第5,且入秋後共生成12個颱風,比氣候平均值8.6個明顯偏多。中央氣象局長期預報課課長羅資婷指出,由於「反聖嬰現象」持續,導致9~10月大氣環境不僅適合颱風在菲律賓附近發展,也間接增強東北季風,因此北台灣今年秋季才會有「一直在下雨」的感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羅資婷表示,今年9~10月的觀測,竹子湖測站累計雨量達3403.5毫米,達到設站以來第2多,相較於氣候平均值約1312.4毫米的2倍以上;鞍部測站9~10月共降下3246.5毫米,達設站以來第3多,過去平均1408.1毫米;基隆測站9~10月共降下1417毫米,達設站以來第3多,過去平均767.7豪米,從數據上來看,主要降雨都在大台北山區和東北部。

羅資婷解釋,由於近年持續的反聖嬰現象,台灣南邊、菲律賓附近處於一個大低壓帶,整體環境有利於颱風發展,因此9月生成7個颱風(氣候平均值5.1)、10月生成5個颱風(氣候平均值3.5),都比歷年平均還高;此外,反聖嬰現象也會導致台灣附近的東北季風更加強勁,「低緯度颱風多加上東北風較強」產生的共伴效應就為北台灣帶來大量降雨,尤其是10月,不過預計11、12月隨著颱風減少,雨量也會越來越少。

氣象達人賈新興也統計,宜蘭的西帽山測站自2018年5月設站以來,年平均雨量約7500毫米,但今年1至10月就下了8832毫米,其中9/1至10/31就下了5847毫米,主要就是受到9/23、9/24諾盧颱風和微弱東北季風共伴、10/6~10/8的東北部異常降雨、10/15~10/17尼莎颱風和東北季風雙重共伴、10/29~10/31奈格颱風和東北季風共伴等影響,此外,西帽山測站設站後,10至12月平均降雨都從1000毫米起跳,剛好這幾年的資料也經歷過2020年秋季至目前的連續行反聖嬰年,可見確實有影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兩個月颱風、東北季風都為北台灣降下驚人雨量,對中南部影響則微乎其微,北部的翡翠水庫滿到要調節性放水時,南部的曾文水庫蓄水量卻僅有40.7%。羅資婷指出,秋冬季中南部本來就會進入枯水期,加上北台灣受颱風、東北風影響不斷降雨,「北多南少」的降雨情況一定會被放大關注,呼籲中南部地區民眾還是要節約用水。

▲9月底至10月,一共4次的異常性大降雨,讓宜蘭山區累積雨量相當可觀。(圖/翻攝自賈新興臉書)
▲受反聖嬰年影響,東北季風增強,台灣迎風面的宜蘭在10~12月降雨也相當明顯。(圖/翻攝自賈新興臉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