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辯論將於11月5日登場,而新北市長辯論也將於11月14日舉行,候選人勢必卯足全力來因應這次辯論會,畢竟其意義不僅在於展現對市政熟稔的程度,就選民來說更可直接觀察誰最適任市長,辯論勝出者在後期決戰更可能會有倒吃甘蔗的可能,所以各候選人都有不能輸的壓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台北市來說,黃珊珊無疑是最熟稔市政者,畢竟有二十年的議員及三年副市長經歷,這是她最明顯的相對優勢,勢必對這次辯論磨刀霍霍,想扳回一城,也確實有機會 ; 相對的,作為柯文哲的接班人,風險便在於蔣萬安及陳時中勢必直攻柯文哲施政不到位之處,不論是近期風災時水門關閉、引發民怨的事,還是懸而未決的大巨蛋,柯文哲的執政包袱都有可能會轉嫁到黃珊珊身上,成為她無法承受之重。
基於此,黃的戰略勢必得「攻守兼具、左右開弓」,一方面強化其熟稔市政的優勢,另方面針對可能會被質疑的柯市府施政,必須審慎擬妥回應方法,同時創造自己與柯的區隔性,才能避免陷在柯P施政無亮點的框架中,被動因應。而「左右開弓」便是不只限定蔣、陳其中一人做攻堅,而是要平均攻擊其二人,以凸顯出其比蔣、陳更適任,才能創造選票流動的可能。
至於蔣萬安與陳時中,勢必採取攻擊戰略,畢竟相對於柯P傳承的黃珊珊,他倆都是挑戰者,然除攻擊之外,勢必得針對攻擊點提出解決方案或是能做得更好的替代政策,不然仍無法拓票到中間選民。而蔣、陳二人對於政策部分也各有盲點與限制,更可能被黃珊珊反手攻擊 ; 就蔣來說,之前提出「預約公車」的想法及「深蹲換免費搭乘」的國外例子,都引發討論,即便後者他只是說國外有這情況、而非自己的政見,仍然被有心人操作,不論如何,都可能會被質疑政策制定的能力。陳時中風險更高的原因主要是「免治馬桶」政見影片中原有類似「偷窺哏」的操作引發軒然大波,更被視為其「由盛而衰」的轉捩點,不僅民調支持度常跌到第三名,網路負面聲量也碾壓正面聲量,此後便無聽聞阿中有哪些政見深獲民眾認同或能主導媒體報導與討論的。
是以蔣、陳二人在辯論會上雖會以攻擊策略鋪陳論述軸線,防堵自己的弱勢也為當務之急,畢竟兩人政見都被民眾質疑過,若是一直用攻擊策略,根本無法突顯自己比黃珊珊更適任,基於此,「鋪陳自己的適任性」便為必要之舉。以陳來說,此方面便有比蔣更容易操作的利基,就是能展現沉著、穩定、抗壓、能處理危機的「指揮官人設」,只要阿中能將這些元素套用在城市治理上,就有機會建構適任形象反轉劣勢。
蔣萬安較可惜之處便是只有擔任過立委、並無首長經驗,但未必不能藉以說服民眾,畢竟他可以中央民代角度來檢視市政要滿足民意需求應該更加注意之處,輔之以疫苗採購、高端等平時就有持續準備議題來強攻陳時中,同時為「藍綠對決」做鋪陳,未必無法建構其專業,訴求中間選民認同。更甚者,蔣若是辯論當下宣布辭去立委以展現破釜沈舟決心的話,除了聚焦新聞焦點外,更能區隔所有帶立委職務參選的候選人,拉高勝率。
至於新北市侯友宜與林佳龍的對決,侯基於現任者角色與大幅領先態勢,勢必強化政績且以防禦戰略及未來規劃為主,呼應其建構「快樂、健康、希望的城市」主軸 ; 林勢必以攻擊策略強攻侯,特別會質疑侯是否不選2024,或切入兩岸政策,問侯是否和國民黨「九二共識、一個中國」一致。但林佳龍若一直切這兩個非市政議題,明顯會出現對自己產生負面影響的「七傷拳」效果。第一,民眾會相對質疑「林佳龍若選輸,會接閣揆或入閣嗎?」畢竟林也一直未表態 ; 第二,一直切入兩岸政策,除了不符地方選舉的選民需求外,也會被反問「對於現今兩岸關係緊張,你或民進黨的解決方案是如何?」林也會難以招架。第三,一直強攻政治性議題,更會被民眾質疑林佳龍「是不是對市政根本不熟,只能轉移焦點另闢戰場?」對林更為不利。
特別是侯友宜要將把新北市2030年的城市願景要向市民報告的當下,只會切入政治議題的林佳龍將更相形見絀,侯友宜更能以其政績、民調支持度、未來施政規劃長驅直入,強化對比性,林佳龍若仍持續進行政治攻防的話,只怕會被侯甩得愈來愈遠。
●作者: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