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日前爆出3件國寶毀損,院長吳密察遭質疑疑似下令隱匿不報,直至近日才對外說明。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於今(1)日召開「故宮兩年打破三個碗,通報、保存流程不完善」記者會,並提出三大訴求,包含立刻公佈三案調查報告及完整監視錄影、完備文物損壞通報處理流程與改善文物管理及庫房環境。
時力黨團副總召陳椒華表示,根據故宮昨日送交立法院的調查報告,「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是2021年2月3日工作人員進入庫房進行例行性整理,打開文物包裹時發現破損,調查報告初步認定該文物是2012年3月2日大盤點到2021年2月3日之間破裂。但時力所接獲的檢舉具體指出「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是由工作人員打破的,吳密察下令封口,調查過程的相關文件全以密件處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椒華指出,而故宮送交立法院的監視器畫面截圖看不出是否非人為疏失。因此,時代力量要求故宮應對立法院在兼顧工作人員隱私、庫房安全的前提下公佈完整的監視錄影,以釐清真相。
陳椒華表示,這三件文物破損的調查,沒有一件是故宮主動對外說明,相關調查報告不但列為密件,連立委去函都無法索取。「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及「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兩案的調查報告也是在輿論壓力下才公布。除了要求第三案調查報告應儘速公佈外,故宮更應清楚說明調查報告及相關調查資料列密件及解密的法規依據,免得外界質疑故宮是想隱匿就列密件,扛不住輿論壓力就解密。
時力黨團總召邱顯智表示,毀損事故發生後,故宮的改善方式除了將瓷器文物保存「改箱為櫃」外,更重要的是引進數位及智慧管理方式。在台將近60年歷史的故宮,過去至今許多資料登載和保存都以紙本文字為主,查找、勾稽不易,有必要將文物的提取紀錄、保管日誌、修復紀錄等等數位化,便於智慧型管理,故宮也正朝向這方面努力。然而這涉及數位資料庫的建立和資安管理,不是單一故宮能力所及,相關部會如數位發展部也應該一起支援。
為瞭解故宮就近期文物毀損的調查,時力黨團幹事長王婉諭昨日親赴故宮調閱相關報告。她指出,故宮文物的開箱流程有再精進的空間,包含全程錄影,在適當的場所以及有其他人見證的情形下開箱,才有辦法證明開箱即損毀。另外,從調查報告中監視器影像畫面明顯可見,庫房動線不明確、作業區混亂,現場有研究員、辦事員、雇員、技工等人,其負責的職務並不相同,但從衣物或外觀上無法明顯區分,可能導致作業上的混亂,或有人做人非職務內的工作,這可能就是人為疏失的主要原因。
王婉諭建議故宮庫房的工作環境與流程,應有明確規範,並且訂定標準作業流程(SOP),用白紙黑字取代過往口耳傳授的作業模式,確保可能於庫房內工作的人員都能了解和遵行,也降低發生文物毀損的機率。王婉諭委員強調,故宮的管理應該更數位化,各部門的資料系統也應該有所介接,例如提取發現破損的文物,就應該要介接修復系統,了解文物有無送修復及修復情形。
王婉諭呼籲,故宮的文物保存不只是故宮的事,政府各部門應通力合作。像是和地震工程中心合作,精進防震設施,才能有效降低地震災害導致文物毀損的風險。故宮數位化的落實,數位發展部更不能置身事外,當故宮70萬件文物以及文物管理都逐漸數位化,卻沒有專業單位協助把關資料庫的維護,難保類似「學習歷程檔案消失」的事件不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