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就罹糖尿病!他「拒絕吃藥」後果慘痛 轉念抗病30年

▲現年將近80歲的張先生,已經是控糖30年的資深糖尿病友。(圖/記者張志浩攝)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2022-10-26 13:23:12
年近80歲、當了糖尿病友30年的張先生,在罹病初期因爲聽說藥物會傷肝、傷腎,以不想吃「毒藥」為由拒絕用藥治療,但血糖卻始終未見改善,最後才在醫療團隊勸說下,才了解規律用藥、飲食等生活型態改變的重要性,直到現在沒有產生任何併發症。社團法人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指出,在糖尿病資訊隨手可得的環境下,卻有近6成糖友反映找不到具有可信度的衛教資訊來源,自行調整或中斷用藥會導致血糖波動,反而增加腎臟等併發症發生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先生分享,當年快40歲的他突然發現自己體重急遽下降,但年輕氣盛的他起初並不在意,直到下班後開始覺得自己特別累,就醫後才確診糖尿病,他指出,30年前的他對醫療資訊相當不了解,於是確診後常被許多外界的訊息誤導,進而導致病況停滯不前,但最後考量到才10歲的孩子和未來,才重新遵循醫囑,至今也已成為「控糖老手」,致力傳達正確資訊給其他病友。

張先生表示,很多糖尿病友會有「又不是醫生、護士生病,他們都把話說得很好聽」的觀念,因此糖友們互相溝通交流時的內容格外重要,彼此也較聽得進去對方的建議、參考各自經驗,也因如此「我們不應該浪費這樣傳達正確衛教資訊的機會,反而將錯誤資訊越傳越廣」,期許糖友的治療能更加全面。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張必正提及,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除了血糖外,包括腦、心臟、四肢都有可能受到影響,不過他卻發現,臨床上許多病人對糖尿病相關的衛教資訊不熟悉,甚至將偏方以訛傳訛。

張必正提醒,診斷糖尿病後,最重要的是由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完整的糖尿病整合性照護網絡,當糖友在血糖監時發現血糖數值異常,未達血糖控制目標時,則建議每個月回診追蹤;此外,在門診常發現同時合併有高血壓的糖友 ,家中都有一台血壓計,卻沒有血糖機,良好血糖控制的前提,必須是有規律的血糖監測,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動狀況,才能知道用藥對自身健康的幫助。「目前糖尿病藥物發展完善,目前已有不易造成低血糖、肝腎負擔的藥物可以選擇,建議糖友在最一開始就應了解自身用藥,主動和醫師討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治元提到,診斷為糖尿病後,顧及的面向不只是控制「糖化血色素(A1C)」在 7%以下 ,「血壓小於130/80Hg」及「膽固醇小於100mg」也是影響糖尿病控制好壞的關鍵,然而目前上述3個指標都同時達標的比例卻只有一成。王治元強調,末達其中一項指標都可能面臨發生心肌梗塞、中風、視網膜病變、洗腎、截肢等併發症的恐怖後果,但多數人卻認為,血糖控制好可以自行調整藥量、暫停用藥,或認為吃藥傷腎、擔心會有低血糖等副作用,甚至對於量測血糖、良好的血糖數值感到困惑;顯見在現今糖尿病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幫助每年新增約16萬名的糖友建立安全用藥的認知、協助每一位糖友制定個人化治療目標,是必需投入心力的重點。

▲社團法人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左1)強調,幫助每年新增約16萬名的糖友建立安全用藥的認知、協助每一位糖友制定個人化治療目標,是必需投入心力的重點。(圖/記者張志浩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