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將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且隨著智慧化議題的導入,會有愈來愈多周邊服務相繼產生,不過在美好藍圖開啟以前,技術設備遭壟斷、跨域人才難尋、學校技職教育無力供應,維修產業難串連等,恐怕才是車行現正面臨的轉型阻礙。
「公正轉型」是COP26中各國特別關注的議題,指淨零碳排、實踐永續轉型是當今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在轉型過程上不遺漏任何人是公正轉型的基本概念。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在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指出,在轉型洪流中,不論是政府、車廠及技職學校皆需投入相關的人才培育,協助產業轉型以及擴充人才,將產業改變時,面臨的結構性失業問題降到最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邱俊榮表示,關於技術難以串連、人才難尋等,是所有電動機車的轉型困境中最不必憂慮的,這種結構性失業其中一個處理方式就是透過積極的轉職訓練,與過去台灣從紡織業、石化業,慢慢跨到電子業的時代,情況很類似。
國發會於今年3月喊出「2040電動機車市售比100%」,也就是說,油車與電車雙軌並存仍有18年的時間,「我們還有18年的調適期。」目前油車佔比依然超過80%,電動機車也不會一夕之間突然有一半的佔比,因此,邱俊榮認為,在人才尋覓以及維修技術上,短時間之內對傳統機車行造成的衝擊其實不會這麼明顯。
根據台灣智慧宜多產業協會的「全國傳統機車行從業人員調查」中,目前已有54.7%的機車行啟動銷售及維修電動機車,交叉分析後,有26.6%的業者同意銷售電動機車,對於營收穩定、維修電動機車的業務也越來越有信心。
邱俊榮提到,現在很多的修車行都是由二代傳承,新一代無論是在新技能或是對市場的了解程度,會相較一代來得好,對於轉型,也較不會抗拒兼修電動機車,加上政府對傳統機車行的補貼不少,其中包括勞動部和環保署搭配的職業、技術訓練,「政府有充足的時間協助某部分的傳統車行退場,另一部分由二代接班或是新型機車行也有充足的調適期。」
不過,學校在納入新型態的技職教育內容通常都比較落後,「但也不必擔心,因為學校端也有學校端的競爭。」邱俊榮表示,即便政府不強行修改技職教育內容,如果市場上電動機車的比例越來越高,學習電車技能成為領域趨勢,學校為了搶學生或建立口碑,市場自然會引導校方願意主動去擴充技職教學內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少業者或族群會在國家發展綠色產業、能源轉型時受到傷害,邱俊榮表示,既然公正轉型是國際在追求淨零碳排的目標之一,所有有關綠色工作的技職訓練、高碳排的行業縮減與退場的因應措施,政府都應持續下去,「政府眼光要遠些,如果這件事情不只對廠商有好處,也會對消費者、對整體環境有好處,政府就應該領頭多做一點。」
即便在人才培育以及技術連接上,台灣的電動機車產業仍有18年的調適期,政府若能再針對轉職訓練或是輔導退場更積極一些,等同於取得轉型的首要籌碼,將有助於2040年電動機車佔比100%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