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颱來襲?熱擾動最快週四生成颱風 吳德榮:北部當心了

▲目前在大低壓帶中有熱帶擾動(紅色箭頭處)正在醞釀,短期內一旦生成颱風,路徑很可能穿越巴士海峽,恐成為「秋颱」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北台灣要嚴防豪雨威脅。(圖/翻攝中央氣象局官網)
記者張勵德/綜合報導-2022-10-10 17:37:21
當心秋颱來襲!目前在菲律賓東方海面上的大低壓帶中,從數值模擬研判有一個熱帶擾動極有可能發展成輕度颱風,最快本週三或週四(10/12~10/13)就有機會生成,一旦被命名將是今年第19號颱風,中文譯名為「桑卡」(Sonca,越南命名,原意為「鳥名」)。氣象專家、中央大學大氣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提醒,從目前各國預測路徑預測來看,這個颱風未來很可能穿越巴士海峽,由於目前台灣附近維持東北季風影響的環境,如果真的如預測走這條路徑,將成為非常像典型的「秋颱」,即便颱風沒有直接影響台灣陸地,但產生的「共伴效應」可能為北部地區帶來非常劇烈的降雨威脅,威脅程度與1987年的強颱「琳恩」相似,後續要密切觀察這個擾動發展的狀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謂的「秋颱」除了指是「秋天生成的颱風」以外,在氣象局定義中,秋颱路徑必須是由西向東通過巴士海峽,此時如果正好有東北季風南下,颱風的外圍環流帶來的水氣,與東北季風輻合產生「共伴效應」,才是定義上真正的秋颱。而共伴效應發生後,即便颱風沒有直接侵襲台灣陸地,但往往會為北部、東北部地區帶來劇烈豪雨,致災機率相當大,讓人聞之色變。

吳德榮指出,從目前資料研判,菲律賓東方大低壓帶中,比較靠近呂宋島的大環流會穿越呂宋島後進入南海,而後方的熱帶擾動很可能緊接著在週三或週四發展成颱風,由於東北季風位置比較偏南邊,很可能壓著颱風往西南走。一旦颱風生成,目前預測路徑有很高機率會在這個週末會通過巴士海峽,並且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對北台灣威脅大增。

吳德榮強調,雖然目前這個熱帶擾動發展環境垂直風切較大,但無論未來這個颱風強度如何,共伴效應威脅都相當大,要密切觀察移動到台灣附近時,路徑是偏北還是偏難,「差一點點就會差很多」,預計週四之後會比較明朗,值得密切留意。

過往秋颱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87年的強烈颱風琳恩,當年在10月24日到25日侵襲台灣時,雖然中心沒有登陸,但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為北部地區帶來猛烈降雨,陽明山竹子湖24小時累積雨量高達1151.9毫米,尤其松山、南港、內湖、汐止一帶淹水災情最嚴重,造成61死的慘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氣象局表示,目前預估,這個熱帶擾動或颱風,將在週六到下週一(10/15~10/17)最接近台灣,外圍水氣配合東北季風影響,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可能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北部、花東、整天都有短暫雨,實際降雨預估預計要等到颱風生成之後再觀察,氣象局會密切留意。

▲1987年10月24日到25日,典型「秋颱」琳恩颱風侵襲,雖然中心沒有登陸台灣陸地,但伴隨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為北台灣帶來劇烈降雨釀成重大災情。(圖/翻攝中央氣象局官網)
>>>最好看的天氣新聞,最實用的穿搭撇步,都在《時尚氣象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