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外送員肩負把食物、日用品,挨家挨戶送到消費者手中的重責大任,外送員的權益,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全國外送產業工會在《NOWnews今日新聞》倡議平台提案,希望能訂定外送員專法的立法可行性,《NOWnews今日新聞》今(1日)舉辦論壇,邀請外送員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與學者專家一起討論,外送員的權益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也提到,很多外送員反映停權、客訴的公平性,尤其像是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有些客人會希望外送員幫他買東西,雖然這在平台屬於違規行爲,但外送員拒絕客人的話,可能會被客人惡意檢舉導致停權或收到警告信,不過平台的申訴或審查機制,其實無法確認當下的事件狀況,這都無法讓外送員得到公平裁決。另外陳昱安還點出,不少外送員送餐過程中都遇過語言暴力、肢體暴力甚至性騷擾,他希望種種外送員困境能透過專法管理,保障外送產業。
針對外界好奇的外送員薪資,陳昱安分享,其實過往幾年有機會月入十萬元,但根據他在外送群組中的觀察發現,他們的高薪是用時間生命熬出來的。他舉自己一位年齡約50歲的朋友案例:因為他曾經歷工殤,但還是有家庭要顧還背著房貸,所以跑外送賺錢。陳昱安表示,這位朋友確實曾有月入十萬收入,但他曾一週總工時高達141小時,代表平均每天跑超過20小時,但如果是中南部或偏遠地區的外送員想要有高收入,工時還得拉得更長。
陳昱安強調,就算外送真的有月入十萬,但實際上可支配金額大概是7-8成,因為還要扣除手機費、車子保養、勞健保和油錢等開銷。陳昱安指出,根據統計,目前有將近六成三的外送員一年跑外送的收入不到30萬; 更有54%的外送員,外送收入佔自己整體收入的七成,也就是説有五成以上的外送員視外送為主要工作。但對外送員來說,目前外送產業還是以平台說了算,陳昱安點出平台有條合約是「營運部保有最終解釋權 」,在這些前提之下,薪資計算不透明和里程數計算,都讓外送員沒辦法預估實際的收入。
另外外送員常遇到的糾紛,像是客人棄單和謊報沒有收到餐點,但這時外送員只能透過APP回報,收到的卻都是罐頭訊息,無法解決當下問題。外送常見的糾紛還有詐騙訂單、申訴司機超收費用等,對此如果平台沒有審查機制,容易讓外送員和餐廳或客人發生衝突。陳昱安分析,另一個客人常抱怨的狀況就是餐點拖太久,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外送員送餐是依照平台安排的路線配送,一但遇上訂餐高峰時間,外送疊單可能多達十張、二十張,此時要先送哪一單不是外送員能決定的,如果客人不滿送餐延遲也可能因此引發糾紛。調查發現有高達八成的外送員認爲這種機制無法解決問題,都是客人單方面說了算;對此陳昱安建議申訴機制應該交由第三方審核,提高爭議處理的公平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陳昱安呼籲,外界要多給外送員一些關懷或照顧;外界看到外送員的交通事故數字居高不下,陳昱安強調大部分的外送員都遵守交通規矩,但以全職外送員為例,一天的跑單時間高達10-12小時,已經是一般上班族通勤的十倍甚至十二倍,加上大部分的肇事問題目前沒有看到主因次因資料,外界不能因為外送員有明顯的識別物,就幫外送員貼標籤。
他喊話,希望政府對外送員訂定專法,他舉例以金字塔模型、頂點是外送平台分別對應司機、店家、消費者,三者之間也有相對應的聯繫,所以是四個頂點、六條線的作法保障外送員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