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遭排擠竟因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助職場菜鳥變身專業保險員

▲ (圖/今健康)
今健康-2022-09-29 18:00:00
今健康/洪素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進入職場沒多久,小蔡開始覺得公司同事凡事都像是針對他來的,搭公車時也覺得司機一直在注意他,不時跟旁人發生衝突,耳旁總聽到有人在批評他,甚至開始對著空氣說話,家人意識到狀況不對帶他就醫,最後確診罹患「思覺失調症」。

確診後醫師開立長效針劑為他治療,穩定治療下,不僅症狀緩解,找回工作能力,治療兩年後,他甚至向醫師反應,「工作太簡單、太無聊」,決定換工作、最後成功轉型成為保險業務員、與客戶應對自如,「狀況比生病前還好!」

早期介入緩解率高!!近代思覺失調症患者群像大不同

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胡敬和說,思覺失調症就是一個「大腦」的疾病。如同其疾病名稱,「思」就是病人思考容易出狀況,常見如被害妄想等。「覺」就是感覺異常,病人會出現包括聽幻覺、視幻覺等。「失調」則是要告訴大家這就像是自律神經失調、荷爾蒙失調等狀況,是可以治療、可以改善的疾病。

思覺失調症好發在年輕族群,男生大約是在25歲或更早,女生則大約是30、35歲或更早。部分跟遺傳有關。疾病發生常常跟某個壓力事件相關,起初患者的表現可能是「前言不對後語、講話邏輯怪怪的」、「個性變得不一樣,本來人際關係不錯、活潑開朗,變得不愛社交。」「本來很注重儀容、變得不大愛打扮。」

不過,這些變化一般難與思覺失調症聯想,又因為剛好都在大學階段或就業初期,未必能及時察覺。

但「就算發病時已經嚴重的妄想幻聽,只要不要拖太久。臨床上看到大部分還是可以幾乎回復到原來的樣子,或至少恢復八、九成」。胡敬和指出,國外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如果能夠把握黃金治療,在前三年好好治療穩定不復發,疾病能有很大的機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長效針劑助病人穩定控制   找回人生主控權

近年抗精神病藥物進步,大部分思覺失調症個案對藥物反應良好,藥物可以改善其症狀,副作用也低,但「最大的癥結是,有沒有把好的治療放進身體。」

胡敬和解釋,「即便是一般慢性病患者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知道自己生病、也不一定能夠穩定用藥。更何況超過七成思覺失調患者是沒有“病識感”的,也因此服藥順從性上就成了照顧者很大困擾。」

所幸近年長效針劑問世,患者只要一個月、甚至三個月打一次,「一旦藥物發揮作用,醫師往往感受到家屬鬆了一口氣 !」

對於有穩定工作的病人來說,長效針劑更是提供了病人生活上的方便性。「他不用一直跑醫院、生活工作可以更彈性!患者出國、出差都沒有問題。不用被醫療追著跑。」

「另外,有些人不想跟別人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吃藥,或是工作時間不固定、有時候會忙到忘記吃藥,對於這些患者來說,長效型針劑也是解決了一大困擾。」

健保署編27億獨立預算   長效針劑助思覺失調回歸社區

不過,我國目前思覺失調症患者長效型針劑使用率相較於美澳等國家仍然偏低;雖然健保署今年特別編列二十七億長效針劑獨立預算,但前半年卻用不到四分之一!對此,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滕西華分析,一方面是因為針劑較昂貴、過去部分醫院對開立針劑設有管制,另外則是因為部分醫院醫師仍擔心,若放心開藥,未來一旦超過預算,是否健保署會反過來核刪!

她建議,或許學會可以擬定準則,指導醫師如何好好安心地依據準則使用針劑。

此外,她指出,對於大多數時間在外求學、工作,無法頻繁就醫,或是傳統藥物副作用可能影響工作、讀書成效的病友來說,如果新型長效針劑可以解決問題,而且不需要花時間去門診,就適合長效針劑使用。「要推翻觀念!」別將對象侷限在狀況很不好、服藥不穩定、反覆發作、病識感差的病人,「畢竟這類人是少數!」



「把好的治療留給需要的病人,而非狀況不好的病人」

胡敬和指出,「讓患者迅速穩定下來,對病人或家屬的幫助都更好。近年,不管是哪個階段的病人,國際間的診療指引都已經把長效針劑當成第一線治療!只不過,有些病人可能習慣口服藥,要換成打針可能有點猶豫;或是有些家屬擔心打針是不是變嚴重了!或有些醫師仍停留在早年傳統觀念、把長效針劑留在後線治療,不過現在大家觀念也都正在轉換中。」

「以前大家會對思覺失調症這個疾病感到失望,但近年越來越多的臨床經驗、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思覺失調症就像是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好好治療,控制得當,患者一樣可以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享受人生,擁有正常人際關係!」「也希望如果還有在此其中受苦的,不管是家人或是病人,都可以尋求醫療協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