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儀式在9月27日落幕,4300名海內外重要人士出席送他走上人生最後一程。不過在國葬儀式舉行的當下,仍有許多民眾在日本國會前抗議,而在先前還傳出有人因此自焚。即使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在國葬前大打「弔唁外交」,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國葬才剛結束,許多國家元首都沒選擇「兩邊跑」,加上自民黨執意以高規格送別安倍晉三,卻仍陷統一教醜聞。在國內民眾不滿襲來之下,岸田的「外交紅利」究竟能否與負面聲浪打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安倍晉三7月8日到奈良位自民黨進行街頭演說期間遇襲,送醫後不治身亡。事發後至今已超過2個月,國葬終於在27日於東京武道館舉行,海內外多達4300名重要人士到場,悼念這位任期最長的已故首相。
國葬儀式沒有太過繁複的流程,由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致詞後,接著是自衛隊演奏國歌後、全體1分鐘的默哀致意,然後播放長度約8分鐘的安倍紀念影片,細數安倍於政壇花開花落的生涯。隨後在岸田文雄、以友人代表出席的日本前首相菅義偉等人的追悼致詞結束後,秋篠宮文仁親王率皇室成員獻花,岸田、遺孀安倍昭惠也紛紛在獻花台上放上悼念的白花。
在國葬舉行的期間,距離會場約100公尺的九段坂公園也有大批民眾排隊等待獻花,日媒報導稱,獻花民眾已經排到3公里外的四谷車站(四ツ谷駅),有民眾悼念安倍的同時更難忍悲傷,掩面痛哭。但與此同時,在武道館周邊,也聚集了上百名示威民眾,拿著標語抗議,呼籲即刻「停止國葬」。
當日本政府決定要舉行國葬儀式的時候,民間就已經傳出許多反對聲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國葬的成本費用。日本政府最後估計國葬需花費16.5億日圓(約台幣3.6億元),比起最初公布的2.5億日圓超出了6倍以上。雖然估算費用中,約半數預料要用來加強維安警戒,而有三分之一則是要招待來訪的外賓,但仍引起不滿,在國葬前後實施大規模交通管制時,更有人指這3天的交通限制「將造成日本多達一千億日圓的經濟損失」。
除花費大量公帑的問題,日本人反對國葬的原因,還有安倍自身跟統一教的關係。部分民眾認為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反社會」的暴力悲劇,也得怪罪日本政治、自民黨內疑與這類異教團體「私相授受」,因此對於當時的槍手山上徹也的同情與日俱增。尤其在本月初,自民黨公布調查結果,承認該黨有將近半數與原統一教的集團「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有所關聯,且不少人還與統一教牽涉到金錢往來。即使自民黨自發調查是為以正視聽,但結果對於自民黨來說可說是「當眾打臉」。
另外,英國女王的國葬碰巧在安倍國葬前一週舉行,導致日本媒體與民間輿論往往將兩場國葬拿來比較,除了費用之外,連出席人士都被拿出來一一檢視。由於兩場國葬在10天內先後舉行,許多領袖都難以「奔走兩邊」。
雖然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及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都是領袖親自上陣,但「日本最堅定的盟友」美國卻是由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率領20人弔唁團赴會,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未親自到場。原本應邀出席的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因留守國內指揮颶風災情,也臨時取消行程,以致七國集團(G7)現任首腦「全部缺席」。中方派出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出席,與出席女王國葬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王歧山相比,「級別」似乎也相差甚遠。
至於日皇德仁,因神道教傳統視喪禮為不潔場合,因此因此日本天皇除了父母的喪禮外,通常不會參加他人葬禮。雖然德仁夫婦有到倫敦出席英國女王國葬,但礙於禮數,沒有出席安倍國葬,改由秋篠宮文仁親王一家代表出席。
即使岸田政府搬出說詞,表示趁國葬展開「弔唁外交」,在3天之內馬拉松式與30名海外政要會談,試圖要為國葬「增值」,但出席安倍國葬的首腦級人物為數不多,大多是派代表出席,「弔唁外交」的成效也令外界懷疑。
自日本於1945年戰後廢除了《國葬令》,戰後日本只在1967年時前首相吉田茂舉行過一次國葬,雖然安倍在國際層面,是親美反中的代表政治人物,受到西方主導的國際政壇高度評價,但在國內反對安倍享有國葬榮譽的日本民眾,除了公帑問題和統一教因素之外,還有不少人是反對安倍晉三政治主張的左派人士,對於安倍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感到不滿,其中包含反對日本擴軍、反戰人士,另外還有不滿政府處理福島核災不利的災民以及反核能人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使安倍是日本近代最具影響、就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但他是否「值得」國葬,在日本國內掀起議論,「國葬中止」、「國葬反對」等關鍵字,成為日本推特熱門話題以及熱搜內容。而岸田推出的止血方案——弔唁外交所獲得的「紅利」,似乎難以為安倍平反,更別說解除自民黨深陷統一教醜聞危機。
面對國內的反彈,以及自身民調受牽連而下滑,岸田仍沒有退縮和後悔,而在儀式結束後,安倍的骨灰也將送返位於山口縣的家族墓園安葬,「安倍晉三時代」也已經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