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聚焦/0+7將上路!醫提醒密切觀察5大指標

▲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坦言,「其實病例數暴不暴增,跟0+7當然可能有影響,不過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在民眾的自覺啦」。(示意圖/記者陳美嘉攝,2022.08.13)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2022-09-27 10:02:18
隨著各國新冠肺炎防疫禁令陸續解除,台灣也將在10月13日大開國門,入境檢疫措施將實施「0+7」。對此,昨(26)日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認為,要持續密切觀察變異株傳染力是否更高、毒性是否變強、症狀是否讓人體更不適、造成重症比率是否增加、就醫比率提升等指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22日宣布,邊境將於10月中旬開放,檢疫可從現行「3+4」轉為「0+7」,隨後行政院院會也拍板將於10月13日實施。

「0+7」上路後,本土病例數是否有可能暴增?黃建賢坦言,「其實病例數暴不暴增,跟0+7當然可能有影響,不過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在民眾的自覺啦」,他建議,民眾若有症狀、可能染疫時,應依照政府規定進行篩檢或隔離,比較不會將病毒散播出去。

黃建賢認為,隔離對於社會活動影響大,現在已經意識到新冠肺炎變異病毒株毒性較弱、造成重症的病例也較低,與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症狀差不多,應該要開放讓民眾生活自由往來,不過過往流感也會有重症個案,因此民眾出現疑似症狀時仍要篩檢、隔離,保護好自己與週遭的人。

面對國門即將開放,黃建賢提醒,仍有5大指標要觀察,包含觀察變異株傳染力是否更高、毒性是否變強、症狀是否讓人體更不適、造成重症比率是否增加、就醫比率提升等。

至於若是秋冬疫情升溫時,是否防疫措施會再緊縮,黃建賢表示「其實這個是配套的一個問題」,若屆時新冠肺炎仍為法定傳染病,感染後需要隔離或規範較嚴格,可能就達不到開放效果,但若感染嚴重程度較低、對醫療需求沒這麼高時,「其實我們就可以很平穩的走過去」,而如果疫情嚴重程度變高、對醫療需求提升時,「那個時候應該不是說恢復嚴謹的隔離措施,應該是加強我們的這個醫療照護的這個量能來做應對」。

被問及新冠肺炎是否現在就可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黃建賢分析,「當然這個是我們的期望」,但下修應要有很多配套措施,包含是否會引發民眾恐慌、感染重症處置、專責病房調整等執行都應要納入。

黃建賢解釋,「不會說因為病房不夠,或者是說因為這些專責佔用了太多的病房跟加護病房,導致一般的民眾沒有辦法接受很好的醫療,那也不會因為他是一個法定傳染病,而影響到其他民眾就醫的權利,還有就是有其他醫療的因素需要就醫,但是剛剛好身上又同時有這個病毒的時候,他的一個就醫的權利」。

黃建賢呼籲,未來民眾若確診,有發燒或者呼吸道症狀,不管新冠肺炎是否為法定傳染病需要隔離,或者是已為非法定傳染病不需要隔離的情況之下,應該還是要待在家裡面,或者是戴好口罩,保護好自己跟家人朋友的健康,可能在政府調整法定傳染病的級數或調整防疫嚴謹程度也會比較好。

振興醫院感染科醫師顏慕庸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評估,目前國內病例日趨穩定,相對於我國本土病例每日約3至4萬例,境外移入者僅數百例,又由於國人過去2年養成自我防護措施良好,且目前國際流行仍以BA.5為主,與國內過去幾個月流行株相當,再加上疫苗接種到位,集體免疫防護力尚稱足夠,「預期開放國門不會對我造成衝擊,勿需過於擔心」。

顏慕庸也認為,面對國門開放,要監測國際與國內變種病毒株變遷,以及疾病嚴重度與致死率變化,而醫療量能與病房利用率亦為觀察指標。

顏慕庸強調,民眾即將迎接與病毒共存時代的來臨,「防疫新生活」不可輕言放棄,長者等高風險族群應接種疫苗追加劑,並注意在通風不良的密閉空間,口罩仍應戴好戴滿,勤洗手則應內化為日常的衛生習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特別注意的是,顏慕庸預計,即將來臨的流感季節今年會有一波流行,民眾也應配合政策接種流感疫苗。國內醫療量能經過兩年動員,總體分流網路均已成形,民眾有任何呼吸道疾病均應循現有管道就醫,同時針對長新冠,國家應該開始建構監測與診治體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