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5歲張姓老翁年初因腹痛、食慾降低且體重下降就醫,檢查後赫然罹患胰臟癌,且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後續又出現阻塞性黃疸,醫療團隊評估後,決採用「膽道金屬雙支架」引流阻塞膽汁,術後黃疸指數順利恢復正常值,大幅減緩痛苦,也讓他能在清醒狀態,與家人們共度最後靜好時光,讓家屬感謝不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放療+新藥治療成效不佳 衍生嚴重阻塞性黃疸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許樹湖表示,患者雖評估不適合手術切除,但他仍接受多次化放療及試驗新藥,可惜後續出現嘔吐、敗血症等強烈副作用,效果並不顯著,且肝臟轉移腫瘤不斷腫大,其中有一顆腫瘤就位在肝門區,正好就是左右兩肝及膽道匯流部位,造成膽汁淤積,衍生嚴重「阻塞性黃疸」併發症,若未適當處置,恐怕會引發敗血症、出血傾向甚至肝腎衰竭。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 安裝體內支架體外引流膽道
許樹湖醫師指出,經醫療團隊討論後,決定採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安裝體內支架,但由於膽管阻塞過於嚴重,僅能安裝一支暫時塑膠支架引流左側膽道,再同時安置「體外穿肝引流管」,將嚴重淤積的右側膽管引流體外。
只是體外引流管會對患者翻身造成不便,且會增加傷口疼痛感,於是決定將原本右側的體外引流管,透過內視鏡導線拉進體內,隨後將體外引流及體內塑膠支架都移除,最終置入「肝內膽道金屬雙支架」,至少可引流肝內75%以上膽汁引流量至腸道,手術過程中需避免出血、腸道穿破等風險,且一次同時置入雙支架,相對難度極高。
胰臟癌癒後不佳 出現黃疸恐危急
許樹湖醫師也提醒,胰臟癌預後普遍不佳,未接受治療者若出現黃疸,平均存活更可能不到半年,即使可接受手術治療,平均存活時間也僅約一年,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早期預防、早期治療,若發現自己或親友突然莫名爆瘦、腹瀉、上腹痛及背痛,或者出現阻塞性黃疸等症狀,都建議盡快就醫,避免症狀惡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0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