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13日專電)「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今天宣布烏克蘭加入聯盟。IPAC在烏克蘭的兩位共同主席告訴中央社,主要原因是中國在俄烏戰爭的立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IPAC強烈批判中共違反人權、自由等原則並致力於行動倡議。刻意選擇在2020年6月4日、六四天安門事件31周年成立的IPAC,目前串連約30國、超過200名國會及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議員。不少加入IPAC的議員遭北京制裁。
隨著中國在中東歐和巴爾幹地區積極擴張影響力,加入IPAC的國家也快速增加。根據IPAC提供的名單,在12至14日於華府舉行的IPAC年度峰會,就有來自烏克蘭、立陶宛、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北馬其頓、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蒙特內哥羅、科索沃等國議員規劃出席。
其中,備受矚目的焦點是烏克蘭。俄羅斯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後,北京在外交、經貿、軍事等領域實質支持莫斯科,令原本期待北京可向其「全面戰略協作夥伴」莫斯科發揮正面影響力的烏克蘭各界人士感到失望,也讓烏克蘭社會和政壇對北京政權的本質有較以往清楚的認識。
事實上,中國也是烏克蘭名義上的「戰略夥伴」,雙方曾在2010年代簽署一系列相關文件。中國曾在烏克蘭試圖發展的「多角外交」舉足輕重;2019年,中國成為烏克蘭最大貿易夥伴,烏方多年來試圖吸引更多中國資金投入烏克蘭的經濟和基礎建設。
儘管與中國發展關係可視為出於「務實」、而非「理念相近」考量,至少在俄烏戰爭全面爆發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黨政團隊要角中不乏主張強化對中關係的人士。
舉例而言,總統辦公室主任的顧問阿列斯托維奇(Oleksiy Arestovych)去年曾對媒體表示,若西方有意為了與俄羅斯維持良好關係而犧牲烏克蘭利益,烏克蘭就要「轉向東方」。
執政黨「人民公僕」(Servant of the People)國會黨團主席阿拉哈米亞(David Arakhamia)去年夏天曾出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烏克蘭文版發表會並致詞。數天後,他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人民公僕」與中國共產黨都以「服務人民」為核心理念,中共的治國理政經驗有值得參考之處。
不過,俄烏戰爭讓烏中關係發生變化。同屬人民公僕黨的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即強力主張重新審視對中關係。
他近期也在烏克蘭國會推動成立跨黨派對台關係小組,全名為「支持與台灣發展友誼以及經貿、文化和人道合作」。此小組8月中旬已實質成立,目前仍待全會正式宣布、完備程序。
關於烏克蘭如今加入「抗中」色彩濃厚的IPAC,梅列日科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他和IPAC的淵源與立陶宛有關;他曾簽署聯合聲明,反對北京只因為立陶宛試圖與台灣建立更緊密關係就「霸凌」立陶宛。
此外,俄烏戰爭讓他認知到,只有自由民主國家可能協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侵略。
梅列日科指出,「民主政體要存續,就必須相互支持」。他認為,關於新極權主義對自由民主的威脅,IPAC成員有充分認知。
根據IPAC的入會規定,任何國家要成為會員,必須有分屬不同政黨的國會議員擔任共同主席。也就是說,若沒有分屬不同政黨的國會議員願意加入,該國就無法成為IPAC會員。除了梅列日科,烏克蘭在IPAC的另一位共同主席是最大在野黨、自由派「歐洲團結黨」(European Solidarity)議員,有多年媒體產業經驗的克尼亞日茨基(Mykola Kniazhytskyi)。
他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應對烏克蘭今天遭遇的種種挑戰,「民主政體團結一致」是最佳解方。相較於烏克蘭,台灣多年前已認知到這一點,他個人則是在2014年俄羅斯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Crimea)、開始蠶食鯨吞軍事占領烏東後,有這樣的體認。他期待IPAC未來能更關注中國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
至於是否擔心烏克蘭加入IPAC將惹怒北京,克尼亞日茨基說,「老實說,當平民持續遭遇飛彈攻擊、侵略占領勢力持續犯下各種罪行、我們的基礎建設和正常生活被破壞,我很難想像還有什麼情況能比這個更糟」。
與其對烏克蘭「抗中」跳腳,他說,北京可好好想想烏克蘭面臨的情況,並反思自身作為,包括為莫斯科幫腔、宣稱烏克蘭的遭遇與所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強勢擴張影響力有關。
克尼亞日茨基指出,烏克蘭社會對中國的認知主要是「經濟強權」,對中國內部的政治情勢則一向缺乏瞭解與討論,這在政界、媒體和學界,都是普遍現象。
不過,他強調,現在必須重新思考許多事,包括對烏克蘭的外交政策進行戰略調整。他期待IPAC成員能提供支援。
另一方面,克尼亞日茨基指出,俄烏戰爭後,烏克蘭大眾開始對台灣在國際議題的立場有些認識,但要讓烏克蘭社會對台灣面臨的內外情勢,以及台灣的成就和遭遇的挑戰有較清楚理解,「還有非常多工作得做」。
不過,克尼亞日茨基說,他相信烏克蘭可和台灣建立互利的經濟和社會連結,也期待雙方的國會議員和地方政府代表能互訪。
他透露,他也是烏克蘭國會對台小組成員;由於此小組為跨黨派,這意味各政黨都有人支持發展對台關係。
梅列日科則說,從他推動成立對台小組、卻遭北京多方施壓的經驗研判,烏克蘭加入IPAC勢必引發北京負面反應,「威權政權總是害怕捍衛民主的人團結起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既然希望民主、人權等原則得勝,烏克蘭理當有勇氣起而捍衛、不向威權屈服。梅列日科強調,若烏克蘭期待獲得自由民主國家支持,烏克蘭也該支持這樣的國家,他期盼烏克蘭的外交政策能更加關注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
至於如何與台灣發展關係,他認為,烏克蘭不妨參考歐盟國家的經驗。(編輯:周永捷)1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