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自從疫情以來他退步了好多」、「疫情後他就沒出過門了」、「疫情後我不敢再帶他出門了,因為他沒辦法一直好好戴著口罩」,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楊宇祈分享,近期總會聽到很多失智症患者的家屬這麼說。失智症患者們遺忘了世界,但世界不會遺忘他們,病毒不會對他們手下留情,也依舊有會為他們擔心的人。要怎麼一起看見疫情對失智症患者的潛在影響,及照顧者的心聲,讓他們更能在疫情肆虐下維持正常生活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失智者不願戴口罩? 「疫起防疫」該怎麼做?
許多照顧者會遇到失智症患者不願意配合遵守防疫規範的困擾,在這樣的狀況下,你可以這樣做:
1. 用失智症患者能聽得懂、簡單溫和的方式重複說明疫情及防疫措施。
2. 請他認為重要、信賴的人給予叮嚀,可以是他最愛的孫子女口頭提醒,或是給他看印有權威人物的提醒標語圖。
3. 周圍的人可以不斷給予提醒,並適當給予協助。
4. 可針對他在意的部分,告知他不遵守防疫原則可能的不良後果(如害家人生病、被政府罰錢)或是透過獎勵(如給予小額金錢)的方式促使他遵守防疫規範。
5. 讓他挑選喜歡的口罩款式,或是讓他主動提醒照顧者遵守防疫原則,促使他更積極主動防疫。
除此之外,失智症患者較難主動且正確表達身體不適,因此,楊宇祈提醒,照顧者需主動觀察患者是否有染疫症狀,並遵照相關防疫措施進行處理。
外出機會減少 如何「疫起維護大腦功能」?
疫情至今已超過兩年,這段時間裡,很多失智症患者被迫停止原本參與的失智症據點活動、日間照護活動,也必需減少外出,甚至有些人變成了足不出戶,待在家裡什麼事也不做,間接導致認知功能隨活動減少而下降。
因此,楊宇祈建議,可試試下列方式會不會有幫助:
1. 協助失智症患者安排居家活動,鼓勵患者持續從事仍可執行的日常生活事務,如盥洗、穿衣、簡單家事、運動等,也可以用 「請你幫忙」的態度邀請患者協助做一些 簡單的事,再視患者目前的能力狀況,提供適當的協助,勿讓無微不至的照顧,剝奪了患者活動的機會。楊宇祈強調,若保留的能力沒有持續使用,將可能退化得更快速。
2. 可以安排患者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或遊戲來訓練大腦,像是懷舊活動(如聽老歌、 欣賞老電影)、寫書法、繪畫
社交與語言能力大有關連 如何「疫起維繫關係」?
疫情下,除了減少外出及活動之外,親友或鄰居也會因擔憂染疫的風險而減少探訪,人際互動一減少,即可能造成失智症患者社交互動能力減退、語言功能退化、產生孤獨感等。
此時,可以協助患者利用電話或是視訊與親友聯繫,給予關心或陪伴。楊宇祈提到,長期照顧患者,雙方難免會產生一些不愉快,但盡量不要與患者正面衝突,即便事情過去了,患者的負向情緒很可能會持續存在,情緒不好,配合度就會降低,也容易造成照護上的困擾,因此,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掌握溝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談話時,你可以這樣做:
1. 放慢說話速度,並給他足夠的時間反應,需要時可以給予選項選擇(如「想要吃飯,還是吃麵」)。
2. 可以配合失智症患者的喜好及習慣,與他談論熟悉的往事或是感興趣的話題。
3. 語句簡短清楚,一次問一個問題或給一個指示,也可以搭配手勢或動作輔助。
4. 避免周圍噪音干擾,留意患者聽力因素影響,必要時可配戴助聽器。
5. 避免爭辯、糾正或否定他,多給予肯定、讚美。
適時休息才能走得更長遠 如何「疫起照顧自己」?
失智症照顧者除了要面對疫情本身的緊張與焦慮,還可能會同時面臨居家上班、照顧患者及很難招募外籍看護等情況,這樣龐大的壓力常會讓人喘不過氣。楊宇祈說,照顧者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成為患者最大的依靠,也提供一些小訣竅讓照顧者轉換心情:
1. 規律運動、充足營養、適當娛樂、良好睡眠都是必要的。
2. 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接受自己在照顧患者的過程中會有各種情緒變化,也給自己的情緒一個出口,適當和他人聊聊抒發情緒,並肯定自己身為照顧者的價值。
3. 安排一段喘息的時間。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有些照顧者可能會面臨24小時都和患者在家綁在一起的情況,但這時還是需要喘息時間,可依照自己的喜好或興趣進行規劃。
4. 可以和其他家屬協調照顧時間,分擔照顧壓力,也讓主要照顧者可以更有時間去安排放鬆活動。
5. 可以尋求醫療專業、日照中心、長照服務及支持團體等的協助。
沒有人可以確定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 疫情結束後是否可以完全回到疫情前的生活 ,失智症患者的退化情況也往往是不可逆的 ,我們可以做的是把握現在,做自己可以做的,陪伴失智者一起走下去。
原文來源:國泰綜合醫院
原文網址:
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55-1-12.pdf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0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