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設立後醫系的清大、興大和中山皆以公費生名額爭取設立,目的都希望結合校內資源,培育跨域專長的醫療人才,但學者認為公費生與培育跨域人才有衝突。清大後醫系新生葉怡佑、周明瑾卻想突破重圍,欲結合工程、研發專長,藉科技力協助偏鄉醫療;興大後醫系新生張宏軒則立志留在偏鄉,改善城鄉差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清大、興大和中山3間學校,以公費生名額爭取設立後醫系,學生在完成4年學制畢業受訓後,要到偏鄉基層服務8年,其中2年可以選擇到醫學中心進修。今年新設立後醫系的3校目標,清大盼培育AI人工智慧、Big Data大數據、Cloud雲端物聯網的ABC醫師;興大欲培育「全人醫療」理念醫學生,聚焦「智慧長照」、「精準健康」、「預防醫學」3大重點領域;中山則想培養富人文關懷兼具科技素養的良醫、因應智慧醫療跨域的醫師。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委張上淳日前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公費生與培育跨域人才有衝突、矛盾之處,公費醫學生設立目的是希望學生畢業後,能到醫療資源缺乏、偏鄉離島地區服務,且有服務期限,並期待服務期滿繼續留在當地照顧民眾,這與跨域醫療人才,如醫學科學家、醫學工程師、智慧醫療、AI開發的跨域專業人才不太一樣,因為跨域人才到偏鄉後難以延續研究能量。
嘉義基督教醫院副院長周恬弘提到,後醫系僅4年、課程緊湊,前2年學基礎醫學、後2年到醫院實習、接受臨床學科訓練,4年間要跨域訓練和研發相當吃重。公費醫學生畢業後或訓練後須下鄉服務多年,不僅專科技術不易持續精進,要與跨專業領域團隊成員一起密切合作的機會也將大幅減少,學校端需慎思學生下鄉是否真有機會結合其他學科、具備科學研發能力,恐怕對跨域人才培育與研發的目標大打折扣。
清大後醫系新生:盼藉科技力協助偏鄉
清華首屆後醫系單招放榜,共錄取23名公費生,包括「自然科學組」22名及「智慧資訊科技組」1名。
清大指出,本屆共有3位錄取新生畢業自美國洛杉磯加大(UCLA)等海外名校。其中葉怡佑畢業於美國聖地牙哥加大(UCSD)醫學工程系,並獲美國耶魯大學、賓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3所常春藤名校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班錄取。
擁有亮眼學歷的她受疫情影響,前年返台遠距上課,課餘跟著醫師到基層義診,見到第一線醫療資源及人力短缺的困境,決定加入公費醫師的行列。
葉怡佑對醫材的研發特別有興趣,大學時曾參與研發可攜式的敗血症檢測儀。她表示,這款方便攜帶且平價的敗血症檢測儀,能讓病患不需要去大醫院,在地區小診所就能培養並精準判讀造成感染的細菌種類,且判讀時間也從過去的2天縮短為6小時。她從研發中,看見科技研發對基層醫療產生的重大影響,並加深報考後醫系的決心。
「智慧資訊科技組」唯一錄取生周明瑾,今年剛從陽明交大加速器光源科技與應用碩士學位學程電子組畢業,並已獲台積電預聘書。研究所期間,她想將科技運用在助人醫療上,因此選擇在醫學領域重新開始,並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從事醫學影像及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平台的研發。
周明瑾坦言,做出這個決定並不容易,尤其是面對希望她畢業後投入科技業的家人,得花許多心思說服他們並取得支持。她認為,清大後醫系的課程規畫結合了臨床與基礎醫學研究,可以帶給她飛躍式的成長,「我希望未來能成為研究型醫師,同時將科技推廣到偏鄉,用更高的效率彌補人力的不足。」
興大後醫系新生:看見偏鄉問題、立志留在偏鄉改善城鄉差距
興大後醫系新生、25歲的張宏軒前年從中國醫藥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畢業,在榮總玉里分院擔任醫檢師近半年,實際感受到偏鄉醫療的匱乏,再加上醫檢師只能提供醫療數據、做診斷輔助,能為病患做的事情有限,為發揮專長、改善醫療的城鄉差距,因此決定加入公費醫師行列。
張宏軒說,從小受腎臟內科醫生的父親薰陶,立志要當醫師,可惜大學沒考上醫學系,只能先讀相關科系,從中更確定從醫的志向,也有感於醫檢師能做的有限,希望作為醫師為病患診斷、制定療程,擔起更大的責任。
來自台中的張宏軒提到,也是軍費生的父親在花蓮玉里開診所10年,看著父親台中、花蓮兩邊跑,卻樂此不疲,自己多少也受到影響,想在偏鄉服務,並在父親協助下,先到玉里擔任醫檢師半年,看看是否能適應偏鄉環境。
他說,偏鄉高齡化問題嚴重,照護人口多是老年人、慢性病多,但子女多在外縣市工作,若沒有照護者,慢性病惡化機率高,若變成重症,偏鄉醫療資源、照顧能量都很缺乏,像玉里地區就無法處理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急重症,得轉院到花蓮慈濟醫院,轉診時間長、病人風險也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提到,資源缺乏主要是沒有相關醫師、人員、設備等,當地醫院不願砸錢增添設備,通常是考量到偏鄉留不住醫師,怕醫療人員中斷,設備只能閒置,因此他才想投身偏鄉服務、為偏鄉醫療注入更多人力、改善城鄉差距。他說,因應偏鄉老年人多的需求,未來想往內科發展,專注在醫療推理與成人照護。
他說,實際看見偏鄉醫療的需求與問題後,希望這些學校在課程與訓練都能對應偏鄉需求,畢竟都市醫學的訓練不適用於偏鄉,擔憂後醫生離開學校、下鄉後,學無所用,就會想要離開,偏鄉依然留不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