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日前公布預告修正兵役體位區分標準,將現行身高157公分以下的免役,將改為155至157公分者需服替代役,而原本常備役的BMI值也放寬至16.5到32,替國軍擴充兵源。不過很多人可能還搞不清楚什麼是BMI?其實BMI的中文意思是「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主要是用來判定肥胖程度,若BMI指數越高代表身體過重,根據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標準,18歲以上成人如果BMI指數大於等於27,就屬於「肥」。不過專業減重醫師、好日子診所院長黃煜晏提醒,BMI主要代表身體的「重量」,並不一定代表「肥胖」,要看一個人是否肥胖,要搭配觀察腰圍、體脂率、肌肉量等數據,才會比較精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BMI指數的算法,是以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以國健署的判定標準,BMI小於18.5算是「體重過輕」,需要多運動、均衡飲食增加體重;若介於18.5~24則是健康體重;介於24~27則屬於體重過重,要趕緊例行健康體重管理;而大於27則屬於肥胖,也是得盡快開始減肥才能恢復健康。
黃煜晏指出,由於BMI是測量身體重量,有時候會有一些迷思,因為體重是綜合骨骼、肌肉、脂肪、血液、水分等各種因素,有些人肌肉量多或骨骼比較重,BMI數值也會比較高,但不一定代表就是真的肥胖。「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就是連勝文在還沒減重成功之前,他的BMI數據其實跟職籃球員林書豪一樣,但脂肪、肌肉量相差很大,就能看出兩者之間的差異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煜晏也提醒,BMI會受到外部環境影響而改變,例如體檢前如果狂喝水,BMI指數就可以短期內大幅上升,所以還是要搭配體脂率、肌肉量、腰圍等數據來判斷到底是否屬於肥胖,才會比較精準。至於市售的體脂計其實或多或少都會有誤差,因為市售體脂計的原理,並不是在測量脂肪,而是在「測量電阻」,身體內不同組織的導電速度不一樣,所以電阻不同:水分容易導電(電阻低),脂肪幾乎不導電(電阻高),肌肉、骨骼、內臟含有部分水分,所以電阻介於中間。體脂機就是利用這些組織的電阻差異,搭配公式「間接」計算出身體脂肪佔多少比例,所以有時候當天的數據都會有所不同,建議民眾最好選在「同樣狀態下測量」會比較妥當,例如固定早上、睡前去量,觀察長期體脂率變化才比較有意義。
國健署也提醒,除了BMI以外,腰圍是最能反映腹部脂肪多寡的數據,也是判斷新陳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方法,因為囤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正常成年男性腰圍應該小於90公分(35英吋),成年女性則應該小於80公分(31英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