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聚焦/ 考招新制爭議!學者建議透明化、導入專業

▲考招新制爭議多,學者建議透明化、導入專業、考慮社會風氣。(示意圖/Shutterstock)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2022-08-17 10:00:00
大學考招新制今年首度上路,引起不少爭議,包括學習歷程檔案淪為「軍備競賽」;學測數A太難爭議;分科測驗改成級分制、級距爭議;分科測驗取消國、英、數乙,恐有一試定終身疑慮等。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謝念慈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考試制度應透明化、導入測驗理論並考慮社會風氣,應有計畫性地進行,等到台灣社會價值、社會文化慢慢趨近於美國時,或許大學考招制度的變革就會水到渠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習歷程檔案」是大學申請入學書面審查資料最重要的一部份,納入參採項目,攸關升學競爭,外界質疑為「軍備競賽」、學生抱怨增加學習壓力、準備時間不夠。

謝念慈表示,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教學,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希望能跳脫傳統紙筆測驗的評量,目前在教學現場也越來越多教師往這個方面努力。

謝念慈指出,學習歷程檔案大致上分為2個面向,在「課程學習成果」的部分,其實學生只要把學校教師要求的作業完成上傳即可,「多元表現」則包括社團活動、自主學習的成果、學校服務學習的成果等,對一般學生來說,就已經很足夠;針對資質好或對某學院、校系特別有興趣的學生,能再附加相關的比賽成績或檢定,這樣的內容就已經很豐富,相信大學教授們都可以買單,學生不須有太大壓力。

謝念慈認為,在升學方面,家長的焦慮程度往往比孩子大,「軍備競賽」其實是心理焦慮大於實質問題,是過度焦慮家長的語言。他建議,今年是考招新制上路第一年,教育部應進行滾動式修正,讓大學端與高中端多做對話,大學端要說明清楚怎麼看待學習歷程檔案、會看哪些內容、評量的方式等,評分機制應透明化,以降低親師生的焦慮。

今年新型學測首度將數學分流成數A和數B,但數A太難,全國近8萬名考生僅789人滿級分,頂標僅10級分,創11年新低,影響學生升學,許多考生因為成績不理想,沒有參加申請入學和繁星,導致甄選入學名額都回流至分發入學,間接導致今年分發缺額數大增。

謝念慈提到,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學測、分科測驗,或是過去的指定科目考試,常常出現試題品質不穩定的批評聲浪,尤其在數學及物理科目,這是沒有導入測驗理論所致,建議這是國家大型考試,應仿照國中教育會考,由台師大心測中心這樣的單位負責,建立一個穩定、某範圍知識的素養題庫,並從題庫裡抽取固定難易程度的題目,形成測驗考試卷,這也是許多國外大型測驗的命題方式。

他指出,大考中心是財團法人機構,而心測中心是大學單位,較具專業性,找了大量教師出題、題庫龐大,從中挑選題目會比較穩定,建議大學入學考試的題庫要再增加。

分科測驗從百分制改為60級分制,並採「前1%」學生的平均分數作為級距計算基準,教育團體、大學端認為應以「前0.1%」學生平均分數來計算,既可區分出頂尖考生程度,也能讓大學找到更合適考生。也有人擔憂今年分科測驗報考人數少,生物科選考人數僅1萬多人,若以前0.1%計算,會以不到11人的分數做為基準,恐取到極端值。

謝念慈認為,多數學生已在前段入學管道就定位,選擇參加分科測驗的考生其實已經不是常態生,從不是常態裡又取「前1%」,更非穩定的常態,至於考試分數的成績到底要怎麼計算,涉及專業,不是菜市場賣東西或批價。建議教育部、招聯會請測驗理論專家就今年數據,進行檢討、確認適當的級距,並用最簡單清楚的說法,讓考生、家長、學校明瞭級距為何如此訂定。

今年分科測驗取消國、英、數乙(114年恢復數乙),校系要採計須看學測成績,有些人批評制度不公、有一試定終身疑慮。

謝念慈表示,多數人都覺得國、英、數是所有科目的工具學科,要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入大學,但顯現語文程度的學科有很多,他對於採計學測成績沒有特別意見,但認為數學乙應該要加考。

他分析,除了數學在高中端已分流,還要考量大學端如何選才,像人文及社會科學的選才只看歷史、地理、公民,恐怕不足以判斷學生適性與否,因為許多重視量化的人文社會校系,會有經濟與統計學科,但這2科在高中端很少見,因此相關校系的選才需使用數乙。

謝念慈認為,台灣的大學入學制度大多模仿美國,但社會文化與美國就像光譜的兩端,在光譜中間有交集或重合處,或許可以參考美國,但畢竟彼此在文化差異、社會價值觀都不太一樣,若台灣入學制度想在短期內追上美國,就會造成現行家長、學生、教師、高中端的憂慮,與各種爭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念慈建議考招制度的變革應有計畫的進行,一步一步來,不強求在短時間內達到成效或改變,而是等到整體社會價值、文化,慢慢趨近於美國價值、思維文化時,屆時相關變革就會水到渠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