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3日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北京跳腳,頒布多項針對台灣的經濟制裁,不過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專家說這些制裁對台灣影響有限,因受波及項目占台灣對中國出口貿易額不到0.5%。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的經濟制裁包括暫停對台灣出口天然砂;暫停台灣葡萄柚、檸檬、橙子等柑橘類水果進口;暫停冰鮮帶魚、凍竹莢魚等產品進口;暫停超過百家食品企業的2066項產品進口,包括保健品、茶葉、餅乾等。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說,半導體和其他中間電子產品才是兩岸經貿的重點項目,因此現有措施不會改變兩岸的經貿往來。
台灣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中心主任徐遵慈也說,這些反制措施對台灣整體出口影響不大,因為受波及的項目,佔每年台灣對大陸出口貿易額的比重不到0.5%。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也向中國媒體表示,大陸此舉並非「經濟制裁」,如果真要制裁,就會大幅減停自台灣的進口,目前這些措施還不算制裁,對台灣經貿影響也有限。
不過徐遵慈另指出,對於個別公司和產業尤其是食品,時近中秋節,因對中國市場都有備貨,這一輪可能會遭受損失。
換言之,中國這次藉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採取的反制,對台灣經濟整體影響較小,特定產業痛感較強。
馬志昂據此指出,台灣的地方選舉將在11月投票,而中國貿易限制措施確實針對民進黨優勢選區出口的食品或農產品,這可能是向總統蔡英文施加壓力。
徐遵慈則不同意,並說很多人覺得「以商逼政」,但實際上人的觀念不那麼容易改變,選民們不會輕易由綠變藍,或由藍變綠。
她甚至認為,制裁不會擴大到中國比較依賴台灣的科技、機械類產品等,因為如此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遠大於對台灣的衝擊。
徐遵慈指出,這些中間產品和零組件進口中國,台商或者陸商做成成品銷往全世界,如果中國對此下重手制裁,整條供應鏈都會受到影響。
馬志昂表示,中國限制台灣科技產品進口,可能最終導致一場「慘勝」。中國是台灣最大的晶片出口市場,若中國停止兩岸貿易,代價是中國自己的許多產業也將受重傷,而當前中國經濟已經處於非常脆弱的狀態。
雖然雙方互打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但徐遵慈分析,目前兩岸的經貿交流進入新階段,並擔心之前軍演期間對台灣實質上的封鎖,將影響海陸空運輸。
她說,比如台灣進口天然氣,每週都有幾個船次,軍演這週就會影響能源進口,如果軍演常態化,是否會影響台灣的進出口,以致影響外資對台灣供應鏈的擔憂,使投資信心減弱。
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兩岸經貿關係的新階段也頗為棘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志昂表示,藉「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整合台灣經濟,對防止兩岸關係迅速惡化並未發揮作用,也沒有改善大多數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對中國的看法。
畢竟香港和新疆的局勢影響台灣人對中國的看法,此外,台灣政府也獲得可望與鄰國(如澳洲和日本)深化關係的機會,因為這些國家正在重新評估對中國的關係。(編輯:曹宇帆/沈朋達)11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