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11日專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台海局勢緊繃。葛來儀、陸克文等美國智庫專家認為,「台灣政策法案」推動駐美代表處更名等內容可能刺激北京,美中關係將波折不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今天舉辦視訊研討會,邀請會長陸克文(Kevin Rudd)、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等專家討論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台對美中關係的後續影響。
裴洛西不顧北京警告,成為25年來訪台最高層級美方政要。中方隨後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暫停與美方在氣候變遷等領域的合作,並凍結與美方部分軍事聯繫管道。
台海局勢緊繃之際,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延遲審理「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這部法案集結近年幾乎所有涉台法案重點,若獲通過,將一次在外交、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全方位提升台美關係,立法過程深受矚目。
葛來儀在研討會提到,這部法案是未來幾個月關注重點。台灣在美國國會獲得跨黨派強力支持,多名中方學者近幾天告訴她,美國國內政局影響到外交政策,他們擔心行政部門無法管理國會破壞一中政策的積極作為。
她說,美國總統拜登政府認為「台灣政策法案」不見得對台灣安全有重大助益,部分條文的象徵性支持可能伴隨極大代價,包括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地位、駐美台灣軍官著制服。
葛來儀表示,中方研究者知道美國三權分立、總統無法指使國會議員,這意味行政部門無法完全掌控外交政策,令中方擔心美國國會挺台可能促使台灣貿然宣布獨立。因此,她認為美中關係、台海局勢短期內將「跌宕起伏」。
曾任澳洲總理的陸克文說,自己一直害怕立法部門接管外交政策,因為國會主要在意的是選民利益,而非國家安全。
他表示,台海維持現狀符合各方利益,關鍵是怎麼保全過去25年台灣民主茁壯、經濟發達、社會開放等外界欣賞的一切。
陸克文支持以堅實的安全、防禦政策及軍事援助強化台灣嚇阻能力。但他強調實質作為,如國會兩大黨、美國與盟邦鞏固夥伴關係,而不是玩弄立法階段吸引政治人物的象徵,如駐美代表處更名,「因為這更容易理解、推銷,也更容易引發北京直接政治反應」。
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說,國會在外交議題扮演積極角色通常不是好事,因為這意味國會不滿行政部門處理外交政策;而且國會插手外交常讓議題泛政治化,伴隨很多意想不到的後果。如果行政、立法部門合作,結果會好很多。
羅素現任亞洲協會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主任。他表示,中國看著美國分裂,深信美國走向衰落、中國的時代即將到來,他認為美中關係將走向動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直言,中國政策日益好戰,爭取台灣民心、讓台灣人自願接受統一的機會愈來愈渺茫。
夏偉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已連結國際霸權,實現兩岸統一的選擇可能只剩強制和脅迫。因為在習近平的世界中,任何妥協都會被視為軟弱,有違中國成為強權、其他人欺負不了的形象,這讓美中處在非常危險的對撞路線上。(編輯:馮昭)11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