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音寧身陷北農事件 吳晟受衝擊「2年無法提筆創作」

▲紀錄片《他還年輕》見證詩人吳晟因不捨女兒吳音寧身陷風波的父愛與心境煎熬。(圖/目宿媒體提供)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2022-08-09 00:00:00
以「國民詩人」吳晟為傳記主角的紀錄片《他還年輕》,歷時長達四年拍攝,期間紀錄了他長期關心臺灣社會與土地生態議題,以及對臺灣鄉土文學的貢獻,也同時紀錄下這位父愛如山的詩人,在2018年北農事件爆發時,因為不捨女兒吳音寧身陷風波,作為父親在心境上的痛苦煎熬與深感憤慨的情緒,以及因此深受衝擊無法專心提筆創作,內傷與遭遇創作瓶頸2年的時光,終將飽受挫折的心情,轉化為提筆書寫《北農風雲》的動力,最後隨著書籍的出版,終能慢慢放下,重回文學創作的懷抱。紀錄片裡吳晟於言談間,盡顯一位父親對女兒的不捨與疼惜,〈負荷〉裡父親永遠深愛呵護子女的心情,在現實中依舊延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詩人吳晟靠著提筆寫書,重回文學創作的懷抱。(圖/目宿媒體提供)
《他還年輕》拍攝期間正逢傳主吳晟的女兒吳音寧,因北農事件遭到攻擊,這一切看在吳晟眼裡心裡盡是焦慮擔憂。吳音寧自2017年6月起擔任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在2018年初因為休市事件陷入政治風暴,同年11月底遭到解職,而吳晟就如同〈負荷〉裡深愛著子女的父親,心疼愛女站在風口浪尖上,還特地學習如何滑手機,天天搜尋新聞報導,關切各方留言與評論,心情大受打擊,也讓創作近一甲子的吳晟,根本無法靜下心來寫種樹新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2年創作空白期,女兒吳音寧看在眼裡也相當心疼:「我任職北農期間,總使隔著螢幕,都能感受他當時鬱卒糾結的心情,好幾次看得我都忍不住流下淚。」甚至吳晟在片中也坦言,認為當下狀況不佳,一度考慮終止紀錄片拍攝,但是答應了就要信守承諾,只是作為一位父親,面對一波波風暴,實在難以釋懷。

▲吳音寧對於父親吳晟當年的創作瓶頸感到心疼。(圖/目宿媒體提供)
斟酌沈澱良久,吳晟下定決心寫書,他決定開始爬梳各式剪報、媒體、網路資料,加上《臺北市議會公報》速紀錄等,試圖還原北農事件帶來的衝擊與始末,終於執筆寫出《北農風雲》一書,他表示無意用出版書籍為女兒平反,只是期盼還原事實,也留下紀錄,作歷史見證,提供社會省思,他感慨地說:「在我的生命歷程中真的太震撼,我決定不管寫得好壞,都把資料整理出來,心緒跟思緒重新整理一遍,寫完就把一切放掉了。」也表示自己已經算很堅強,沒有一位父親見到女兒受輿論攻擊,還能默默隱忍至此,必須開始寫書紀錄,讓自己重回文學創作的懷抱中,心才能慢慢平靜。而吳晟的兒子吳志寧也表示,看見爸爸一生堅持著與人為善,與自然共好的價值觀,他說:「光是看到片中父親行走的身影,我深深為有這樣的父親,感到驕傲。」

▲詩人吳晟在《他還年輕》拍攝期遭逢創作生涯最衝擊的2年,最終寫《北農風雲》重生。(圖/目宿媒體提供)
《他還年輕》媒體試片會正逢父親節,林靖傑導演出席映後活動,也表示相當榮幸能夠到吳晟老師的家鄉彰化溪州,以四年的時間拍攝紀錄下這位行動派的本土文學詩人,在書寫詩作之餘,更力行實踐關懷臺灣社會和土地的未來,林靖傑導演表示吳晟老師的人格特質自然流露,作品也緊緊結合故鄉土地,很欽佩老師對家園的愛,也很樂意分享,他笑說:「好比純園介紹導覽就拍了20幾次,只要有人願意拜訪純園,老師就會興沖沖地導覽,不厭其煩地將其價值理念傳達出去,從所有『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的作家來看,吳晟老師都是很特別的存在。」

▲林靖傑導演對吳晟老師人格特質自然鮮明,對土地有滿滿的愛很佩服。(圖/目宿媒體提供)
而在拍攝當時與吳晟老師一起歷經風波,他表示剛開拍沒多久就發生北農事件,紀錄了2年多正好老師寫完《北農風雲》,事件也有明顯階段的結束,雖不忍老師煎熬,但以導演角度而言,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也只能默默用鏡頭紀錄吳晟身為一位父親對子女的愛、爸爸擔心女兒的心路歷程,這是狹義的父親;而吳晟老師對於土地的愛,和他的生活緊緊結合在一起,所思所憂都跟臺灣相關,對臺灣土地的凝視和憂慮,是廣義的父親形象,他說:「一開始我有寫拍攝架構,但是現實生活不可預測,老天寫的劇本更是出乎意料,對紀錄片拍攝者就是紀錄事實,是幸也是不幸,我只能照著拍,將事件凸顯出,吳晟作為一個父親,對事件擴散到家庭成員們的擔憂,作家面對生命中最大的衝擊,在他心中不斷辯證消化,到最後迎戰並且咀嚼它。我從旁記錄下作家面對難題旋渦的拉扯、脫身、昇華的過程,和文學對他的影響。」吳晟老師一輩子都對土地相當重視,晚年遇到衝擊事件,差點被擊垮,最後是否被文學救贖,是作家創作的生命史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9月2日全台上映。(編輯:楊穎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