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金融遲滯 中研院提建言書盼告別「失落的20年」

▲中央研究院今(8)日發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研議小組由中研院院士王平(右2)擔任召集人。(圖/記者鄭妤安攝影)
記者鄭妤安/台北報導-2022-08-08 12:58:35
隨著國際金融市場整合以及金融危機不斷出現,台灣的經濟及金融發展呈現遲滯現象,中央研究院今(8)日發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針對資本市場資金運用的活化、中央銀行貨幣與匯率政策,以及金融政策與機制等面向,提供4項前瞻性建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平指出,台灣從1970至2000年,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同步前進,然而,在新冠疫情發生前的近20年來,不論是金融發展,抑或是經濟成長,均同步緩慢遲滯,「幾乎可說是台灣失落的20年!」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各國逐漸加強監理金融機構抵抗風險能力,並實施新金融監理規範。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整合及金融危機的不斷出現,王平表示,台灣已到達極需全面改革貨幣金融政策的十字路口。

他進一步點出國內金融現正面臨的問題包含,央行長期低利率及低匯率政策是否可作為促進台灣經濟成長和穩定金融的策略?台灣的金融制度是否準備好迎接國際的挑戰與競爭?當前的貨幣金融政策是否造成嚴重的資源錯置、產業發展扭曲、分配不均、及福利損失?

中研院提到,「最佳」的金融體系和監理機構有3個主要目標,第一,穩定且可預測的通貨膨脹率,和由市場決定有競爭力的匯率,以保持貨幣和金融穩定;第二,謹慎而有效地投資一國的金融資源,不將所有金融資源皆投資於高風險高報酬資產,也不是皆投資於無風險、低報酬的資產;第三,發展一套完善的金融體系作為增加就業和收入的來源,並為急需產業轉型的台灣提供關鍵金融資源。

在中研院檢視台灣的貨幣機構和金融監理委員會的運作後,發現台灣雖已達成上述的第一個目標,也就是貨幣及金融穩定,但卻以犧牲另兩個目標為代價。

王平說,這不但會造成金融與經濟的發展停滯,更進一步影響整個貨幣金融系統的穩定,並使得台灣游資氾濫,而資金利用效率低,也會阻礙金融業的發展,更進一步導致產業轉型不足、經濟成長緩慢與實質薪資停滯,他坦言,台灣應將上述三項主要目標重新平衡,以實現央行和金融監理機構的現代化。

因此,中研院發布的《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中,從活化台灣資本市場,提升央行貨幣與匯率政策制定,改善金管會前瞻性的金融監理等3大面向,具體提出4項政策建議。

首先,中研院認為,台灣應效法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提升央行的獨立性、透明度與可究責性,基於系統性的貨幣政策研究,建立一個完整的動態分析架構,並提供「前瞻指引(Forward Guidance)」,且應參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經驗,在維持貨幣穩定的同時,可慎重評估是否將部份外匯儲備資金投入主權財富基金,在具透明度和可究責性下,可帶動產業發展現代化,並創造就業和提升薪資收入。

中研院新科院士李怡庭說明,美國聯準會目標為聯邦基金利率,操作上可直接影響市場隔夜拆款利率,而台灣央行是決定重貼現率,透過發行定存單來影響隔夜拆款利率,但時常有未足額反映的狀況發生,「1碼未必歸1碼」,因此認為央行應提出清晰且具有嚴謹分析為基礎的貨幣政策架構,促進透明度,以利咎責與達到政策目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央行應該公佈外匯干預的歷史資料,設立全職而專業的理事,並且根據金融業的大趨勢,對數位貨幣有效地進行全面優劣評估;第三,為金融監理及金融穩定機制之優化,應重新定位個體審慎監理及總體審慎監理主管機關及設立金融穩定委員會。

最後,中研院建議,從大數據的觀點中,儘快修訂個資法以便建立完整的可攜資料權,建構更完備的數據中心,以整合及配對跨產業、跨部門、及跨國的生產商、代理商和消費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