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家:放寬限制增加自然感染 達到混合免疫

▲香港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等學者撰文建議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病毒在社區以低水平傳播,在今年冬季前盡快透過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達到「混合免疫」的保護。資料照。(圖/翻攝自《香港 01 》)
中央社-2022-07-16 15:48:19
(中央社台北16日電)香港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等學者撰文建議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病毒在社區以低水平傳播,在今年冬季前盡快透過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達到「混合免疫」的保護,但要維持疫苗通行證及全民戴口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身是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的袁國勇及其團隊15日在香港大學的「AsiaGlobal Online」發表文章表示,COVID-19在香港已向風土病的方向發展,引致的死亡率及病發率愈來愈像一般流行性感冒。

文章指出,傳媒非常關注Omicron的BA.4、BA.5及BA2.75亞變種病毒,這些變種病毒的傳播性及免疫逃逸能力增強,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令感染者病情加重。根據其他地方的經驗,香港應不會再出現像第5波疫情,導致逾9000人死亡及醫療系統崩潰的情況。

文章建議,要在冬季前盡快達到「混合免疫」(hybrid immunity)的最佳保護,即透過自然感染及接種疫苗令人群有免疫屏障,便應繼續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病毒以低水平在社區傳播,令更多人自然感染。

香港現在有93%人已接種1劑疫苗,90%人已接種2劑,66%人已接種3劑,今年底將會有針對Omicron的疫苗,疫苗接種率應再提高,特別是老人,才可達到「混合免疫」的效果。

文章強調,需繼續維持全民戴口罩的措施,而疫苗通行證,即必須接種疫苗才能進入餐廳等場所,也應維持至第6波疫情後才能放寬,因為屆時更多人受感染及疫苗接種率進一步提高。

文章又指出,現在很多防疫措施應該取消,例如強制圍封大廈做檢測,是浪費資源、擾民及成本高;學校也應取消每日快篩。出現確診病例後的追縱工作,應只限於高危地方如醫院、幼兒園及安養院等。

文章又表示,因為中國大陸繼續清零政策,所以香港應優先與海外地方通關,香港應取消酒店隔離政策改為居家隔離,並逐步減少隔離天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專家認為,COVID-19病毒在夏季存活能力較低、空氣傳播較少,趁現在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和邊境措施較好。

根據新加坡的經驗,若香港全面取消社交距離措施及容許入境者居家隔離,每天感染病例會介於3000至2.1萬例,入院需要氧氣輔助的病人高峰時會有1000人,死亡病例主要是未接種疫苗及有嚴重慢性病的患者。(編輯:陳沛冰/周慧盈)1110716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