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日本奈良縣廣場上傳出兩聲槍響,隨著子彈飛出而倒下的兩人,一個是41歲的無業遊民山上徹也,另一個則是日本戰後史上最長政權的前首相安倍晉三;山上徹也開槍後遭現場維安壓制在地,神情淡漠自知伏法,安倍中彈後則被緊急送抵奈良縣立醫科大學醫院,無奈搶救無效傷重不治,以「被刺殺」結束一生;短短半天內,這起牽動國際關注的槍殺案件成為亞洲國家的新聞頭條,國際各界紛紛哀悼致意,不過在中國社群媒體上更多的卻是慶祝、叫好、普天慶賀的言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引發全球關注,對於槍手為何行兇警方調查過後發現山上說詞反覆,詳情仍待調查結果出爐;面對這樣的憾事,日本國內外無不對安倍的逝世感到遺憾,安倍晉三先後出任四屆首相,在外交成果上取得重大成就,遇刺消息傳出後各國領導人與政治要角也陸續遞來哀悼訊息,地緣政治方面與日本息息相關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韓國總統尹錫悅也不例外。
然而中國的網路社群上最惡名昭彰的「小粉紅」卻一片欣喜,安倍上午約11點遭槍擊緊急送醫,當天下午3點微博的熱搜榜上前10名的話題都和安倍晉三有關,只不過這些熱門話題條目當中,討論槍擊事件背後脈絡、表達關心的文章是少數,撐起微博平台海海流量的是一片歡騰言論,顯示中國深刻的仇日情結。
根據觀察可以發現,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襲從事件爆發、急救過程到死訊傳出前後,中國網路社群平台可以說是出現「輿論一面倒」的樣貌。例如在悲劇發生後,微博上「希望槍手沒事」、「安倍晉三應該忘記仇恨,原諒槍手」在數分鐘超過萬人按讚,還有不少打著「速報」的快訊名義行嘲諷之實的消息大肆傳播,例如稱「美國總統甘迺迪會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湖北人民發來賀電」;更惡毒高明些的則拐彎寫道「今晚到日本料理店吃飯,當作是吃席(意指辦喪事)」、「安倍桑,地府的櫻花開了,再活就不禮貌了」、「人沒,事就好」、「槍擊者鞠躬道歉、說下不為例就好了吧,再為難人就不禮貌了」、「安倍擋了子彈的路,他自己一點錯都沒有嗎」。
對受過一般教育、正常能理解社會運作方式的多數人來說,會如此張揚的詛咒他人或樂見死訊背後勢必有著深仇大恨,而對於這些吃著民族主義血肉、靠仇日仇美仇天下奶水餵養長大的「小粉紅們」來說不過是又一次彰顯了在意識形態領導國家之下,大眾接受到的訊息不僅僅造了神,也一個個樹立起神敵,極權政府自然樂見狂信者們瘋魔似的推倒神敵雕像。
就實際層面來看,安倍晉三逝世造成中國網路平台亂象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時間點、二是安倍本人、三是對日本的態度。首先是安倍為了參議院改選而進行的造勢活動,時間正好是象徵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七七事變隔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才剛熱血憤慨喊著「中國人民經過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隔天日本右派勢力代表、推動修憲與自衛隊軍隊化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安倍晉三就遭槍擊,對許多仇日勢力來說這是「報應」、是「天理昭彰」、是「向先烈報告好消息」,更有人說「可惜不是昨天(7月7日)發生」。
再者,安倍本人過去多次參拜被小粉紅諷刺「神廁」的靖國神社、又協助兩任天皇進行卸任與繼任儀式,更多次發表友台言論,在文化、農經、外交或軍事層面上都一定程度的表現「挺台立場」,看在一向覬覦著「收復台灣」的中國人眼中自然是吃味的不得了。追根究柢來說,對日本的態度正是這些網友們發表惡毒言論最核心的源頭,包含規避戰爭責任、從未向中國道歉、無視慰安婦與南京大屠殺等,以受害者心態自我膨脹武裝曾被日本血虐過的歷史傷痕,如今不過是「一介首相去世」,根本不足以彌補愁苦情深的中國人民。
那麼要怎樣才能撫平中國「被日本侵略」的傷痕?根據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官網指出,過去40年來日本以「無償還義務」的無償融資方式協助中國發展,包含提供近1600億日圓援助、3.3兆日圓貸款和將近耗資2千億日圓的技術合作項目,還協助興建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北京地鐵等重要基礎建設,以上種種對動輒發起反日運動、持續渲染仇恨的中國網友們來說,顯然是還不夠的。
推倒「神敵」成為理所當然,打著正義之師的名義為了「大中華民族」出征更是「人人有責」,安倍逝世的消息不僅讓中國網路社群平台歡騰一片,仇恨更外溢至現實世界,許多店家掛起紅布條把安倍遇刺當成宣傳,例如「慶祝安倍歸西,奶茶買一送一」、「昨天七七事變,今天安倍再見,為慶祝安倍遇刺身亡,全場啤酒買一打送一打」,甚至將日本新聞台播報畫面透過修圖方式,把記者主播的表情「修圖」改成笑臉,再搭配迷因梗圖快速傳播形成假消息,確實可以看到這些幸災樂禍不只留在網路世界的角落,而是順理成章地在中國逐漸成為主流民意。
而仇恨的火一燒,就連自家人也難保被灼傷,中國澎湃新聞駐日記者曾穎在直播新聞時因為一度哽咽落淚,稱安倍為了中日友好作出非常巨大的貢獻,隨即換來中國網友的圍剿,要不批她「到底是中國記者還是日本記者」,要不就諷刺「不知道的以為死的是令尊」;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看不慣這股風氣,發言表示對於安倍遇刺一事表達同情,以新聞工作者的身分呼籲「此時需要把與他之間的政治糾葛放到一邊」,換來的仍是更多的謾罵與批評、指責胡錫進的行為「虛偽」、「像個漢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股風氣就連外媒也吃驚,在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官方如何看待中國網友在社群平台上的發言,發言人趙立堅僅回了一句「對於網民的各種評論,我不予置評」表示回應;儘管中國輿論中仍有部分網友呼籲回歸理性,以冷靜態度面對這起事件,但多的是明知言論會遭外界質疑,影響中國形象,卻不肯錯過表達興奮、嘲弄機會的人,留言先發制人喊著「國家有文化、有立場;我沒文化、也有立場」、「我先說我素質差,我快樂我高興,這跟國家無關」、「我的所作所為僅代表我個人,與國家沒有關係,但我開心死了」。
安倍遇刺就連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都表達哀悼致意,沒打算此時挑起國族仇恨,但在洶湧而來的輿情下可以看見的是,自媒體崛起人人握有麥克風的大時代下,以意識形態建國的中共政權想要掌控中國對外關係與形象,可不是「皇上一人說了算」;儘管皇城看似一片祥和,百姓們卻透過獻祭來忘卻疫情下各地封城的苦悶,忘記鐵鍊女、忘記唐山、忘記河南銀行、忘記超生子女被政府抱去「社會調劑」,陷入集體失神狂歡當中手舞足蹈不亦樂乎;過去中國主流聲音強調的中華文化以和為貴、曾經背誦著禮記「鄰有喪、舂不相;裏有殯,不巷歌」的那些聲音,在喧鬧吵雜的仇恨言論當中明顯逐漸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