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高峰已過?醫曝1指標:別只看確診數

▲感染科權威醫師李秉穎今(16)日表示,台灣疫情已從高原走向緩降坡。(圖/張勵德攝)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2022-06-16 17:28:42
感染科權威醫師李秉穎今(16)日表示,台灣疫情已從高原走向緩降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提到,高原期後,疫情每週會持續下降。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提醒,台灣確診黑數多,想要判斷疫情狀態,應以死亡率較為準確,且若想要降低死亡率,應該要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廢除醫療障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本土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新增6萬3170例,死亡個案新增168例。

「我們在緩降坡!」李秉穎早上接受廣播節目中指出,從長遠來看,觀察兩三週的疫情趨勢,從前陣子單日確診數大約8至9萬,到近日單日確診數約為6萬,有呈現緩緩下降趨勢,而雖然現在重症、死亡數並沒有下降,但可以預期未來幾週後開始下滑。

今疫情記者會中,羅一鈞說明,目前比較確定的推估是在高原期後,疫情每週會呈現持續下降的情形,現在北部的態勢已經比較明顯,中南部也準備要脫離高原期,希望下週就能看到比較明顯的降幅。

羅一鈞也指出,7月時疫情會如何演變,最重要的還是民眾的防疫措施是否有持續落實、人流有無回升,導致群聚傳播等行為,「7月是不是就一定可以落在萬例以下,是我們的期望!」羅喊話,這需要民眾一起配合,指揮中心會持續觀察北中南疫情變化趨勢。

對此,王任賢認為,疫情是否趨緩,不應只看確診數,因為台灣還有許多潛藏在社會中的黑數,因此要以死亡率判斷高峰是否已過較為準確,若死亡率並未下降,就代表疫情仍有問題。

王任賢解釋,依照常規,死亡率應為萬分之3,配合確診數來看,今天本土新增6萬多例,應該只會有10數例死亡個案,但今天個案數仍破百,「差好多喔」,台灣疫情還沒下降。

雖然死亡數是「落後指標」,意即看到死亡就已經是蓋棺論定,不像若是積極處理確診數,就能改變預後、減少死亡,但王任賢強調,這並不能當作藉口,「已經落後太久了」,他指出,現在單日確診數6萬多,跟過去相比,死亡率相差非常多,過去每天單日新增5萬多例,死亡數大約10幾例,但到了6月,死亡率上升後就再也沒有下降。

王任賢說明,要等到死亡率回到萬分之3,才能說疫情過了,「台灣的醫療並沒有這麼落後,不該到千分之1的死亡率,不該啦」,死亡率應該以萬分之3為準至萬分之5為準,但不能到千分之1,「那是不對的,給台灣太丟臉了!」

王任賢分析,台灣死亡率居高不下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台灣確診黑數高,社區中還有2至3倍黑數,因此判斷疫情不能只看確診數,現在揪出黑數也不重要,而是要關注另一個原因「醫療障礙」,若是想要降低死亡率,就醫治療前的採檢規範都要廢除,也不應該留過多病床給專責病房,「不管再急的病,都要經過PCR才能進去,這個障礙必須要廢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這障礙在現階段不容易廢除!」王任賢坦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比照流感,讓醫療回到常規化,就不會有醫療障礙,且接下來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一定會進入台灣,只要台灣現在有本事降低死亡率,之後BA.4及BA.5死亡率也會下降,「他(BA.4、BA.5)只是Omicron的變異株,沒什麼了不起的」,邊境檢疫等規範也能隨之鬆綁,只是口罩仍應鼓勵民眾佩戴,但不用再稽核規勸,避免發生如屏東挖眼案等社會事件。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