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標榜「成全」退選桃園市長,對被「突襲式」徵召提名的張善政來說,自然是個大利多,國民黨桃園的衝突也漸漸有了轉圜的可能 ; 就算如此,張善政要能當選,仍得費盡洪荒之力,畢竟以整體戰略面來看,張善政雖有利基,但無法掌控的風險變數仍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利基來說,張善政作為一個政治產品,品牌形象不錯,亦具專業性,在單一選區以候選人形象為主的選制中,至少就有立於不敗之地的本錢。而羅智強退選,張善政來自黨內的最大危機暫解,議長邱奕勝也願支持,張也和立委魯明哲及萬美玲有互動,呂玉玲似乎也沒有堅持參選的跡象,一時間桃園在政治上有份量的人士,對於這本來是橫柴入灶的戲碼,似乎已「雖不滿意、但能接受」,藍軍在桃園似已完成初步整合,當然也對張的選情有利。
此外,張善政找了許多其在行政院服務的同僚組成了幕僚團,而這些經驗老到的前政務官應該也能為張擘劃出不錯的桃園願景,對於在乎市政發展的中間選民,應會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就整體大環境來看,民進黨在防疫面向上的不到位,一直喊的「超前部署」明顯破功,引發相當程度的民怨,勢必有許多中間、甚至淺綠選票從綠營游離出來,只要張及國民黨能找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便有機會獲取這些選票,張的選情更有倒吃甘蔗的可能。
以風險來說,張善政要面臨的挑戰也很多。最先要面對的還是「程序正義」的問題,畢竟「突襲式」徵召提名引發廣泛爭議,不僅衝擊張善政,更會讓中間選民對國民黨的印象更差 ; 畢竟國民黨的支持度在幾次民調中已被民眾黨超過,政黨品牌形象更形弱化,若是民進黨持續操作「討厭國民黨」氛圍,即便陷入「兩個政黨比爛」的情況,國民黨都未必討得到好處,這是張的第一個風險。
其次,國民黨在桃園檯面上的人物雖然和張有一定程度的互動,但是否就會放下心結,全力為張動員輔選,是第二個風險 ; 畢竟提名所導致的心結與衝突,真的有可能在幾次的互動或是媒體面前的客套話,就完全化解?當然有懸念。況且受了委屈、仍願意成全的羅智強仍有相當程度的動員能量,羅也沒表明會支持張善政,這樣的局面仍需要張善政與朱立倫更謙卑的虛心求教與釋出善意,真正的整合與團結才能水到渠成。
再者,陳時中雖受限於防疫戰場、目前仍無法脫身參選,但對民進黨來說仍有活棋 ; 如政務委員唐鳳、新竹市長林智堅,其中之一參選桃園,對張善政來說也是頗大的威脅。以唐鳳來說,作為政務委員且在防疫過程中開發相關軟體,對防疫有一定程度的貢獻,還被定位為「天才IT大臣」在日本爆紅,話題性十足,也沒有什麼負面爭議,專業也在科技,和張善政領域相似。林智堅有新竹市長經歷,形象好、施政亦頗受好評,只是他的風險在於轉換選區參選可能會被貼「不顧新竹市政」、「落跑市長」的標籤,但現今頻頻被點名的林也並未把話說死,可能性當然存在。
若是唐鳳或林智堅參選桃園,對張的威脅性就非常大,畢竟他倆相對年輕、具活力也符合「未來感」,幕僚團隊組建勢必會以相對年輕的專業人士為主,立刻就會和張善政的「馬政府前政務官團隊」形成明顯區隔,甚至有某程度「世代落差」的即視感,便會對綠軍有利,更容易拓票到中間與年輕族群,使國民黨在這兩個弱區經營雪上加霜。
最後,現任桃園市長鄭文燦期待挑戰2024年總統大位,勢必在年底全力輔選民進黨候選人,穩住桃園執政,不然他便會立馬喪失進取大位的黨內初選門票,事關自己的核心利益,他當然得以背水一戰的氣勢穩住局面,況且鄭手上還有豐沛的行政資源 ; 而鄭文燦在2018年獲得55萬多、約佔53%的選票,已然翻轉了原本藍大於綠的板塊結構,這當然也是現今無資源的國民黨及張善政很大的風險,要打贏這一仗,還真的得窮盡洪荒之力啊!
●作者: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