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爆發後,持續堅持動態清零但未能如願,北京等地疫情反覆,研發針對Omicron病毒變異株疫苗,也成為抗疫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早在2020年春天,中國製藥公司復星醫藥就已經獲得輝瑞(Pfizer)和BioNTech製造的mRNA疫苗的大中華地區分銷權,但儘管香港和澳門已經獲得授權使用,至今卻仍未在中國獲得批准。外媒報導指出,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官方的錯誤政治考量,而中國押注在國產mRNA疫苗更可能阻礙國家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聯社》25日時刊登一篇題為「
中國對國產mRNA疫苗的賭注阻礙了國家發展 」(China’s bet on homegrown mRNA vaccines holds back nation)的報導指出,現在有衛生專家表示,中國將政治考量和民族自豪感至於公共衛生之上,可能將導致原先可以避免的新冠肺炎死亡案例以及經濟損失更加嚴重,因為整個城市將被封鎖以隔離未受保護的人口,而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健康經濟學家陳曦表示,「最大的問題是重新開放延遲,將會造成巨大的後果,如供應鏈中斷、服務部門暫停。」
先前曾有研究指出,接種輝瑞BNT以及莫德納所生產的mRNA疫苗,在預防重症以及死亡上能有更好的保護力,而中國製作的疫苗,雖然對原始病毒株相當有效,對於新變異株的保護效力相對不佳。
面對Omicron變異株,原來使用中國疫苗的國家,以及使用其它一些效果較差的西方製疫苗的國家,都紛紛轉向,將mRNA疫苗做為加強針和新疫苗,但中國卻遲遲未採取行動,且未說明其考量。
一名中國衛生官員以及另一位參與談判的人士告訴《美聯社》,中國當局之所以保留使用mRNA疫苗這項舉動,是希望能在中國掌握這項技術,而不是依賴外國供應商。
雖然在這一年多以來,中國靠著更嚴格的清零政策,隔離感染者並封鎖社區,讓其防疫政策能站得住腳。但在傳染性高的Omicron變異株現蹤後,中國的防疫政策面臨挑戰,當局只能靠著封鎖策略,來避免大量重症以及死亡病例,但長時間進行封鎖也造成龐大的經濟以及人員損失。
而中國在mRNA疫苗開發寄望於艾博生物(Abogen Biosciences),這間公司是由曾在Moderna工作的美國培訓科學家Bo Ying於2019年創立。艾博生物和中共軍事醫學院以及上市醫藥公司沃森生物(Walvax)合作,自2020年以來,已經獲得逾17億美元的融資。中國媒體稱艾博生物正進行二期臨床試驗,是進展最快的國產mRNA疫苗。
不過這款疫苗面臨兩項難題,第一是儘管初步試驗表明有效,但是證明是否能預防感染或減輕症狀的大型研究尚未完成,結果未定;第二,專家說,即使研究能完成並且疫苗被證明有效,製造數百萬劑疫苗也將是一個挑戰。儘管艾博生物早在2020年12月就建成了一家製造工廠,預計年產能可達1.2億劑。但是工廠建成和批量生產產品,不是一個概念。
中國生物製藥合同製造商「百因諾生物」(BioInno Bioscience)營運長史考特(Scott Wheelwright)也指出,大規模生產疫苗並確保質量將是一項難題,因為mRNA仍是一項新技術。
▲中國堅持清零政策,所造成的經濟代價恐怕比疫苗花費還要多出許多。(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在中國尚未使用mRNA疫苗的情況之下,會帶來多大的經濟損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創辦副院長薛雲奎日前發表文章《上海封控成本考》指出,「封控」的相關成本可分為三類,包括生活物資、和檢測、方艙醫院建造等「直接成本」;以及包括房租水電、檢測等待時間成本、產值下降損失、股價下跌以及次生災害等「隱性成本」;另外,期間造成停工引起的違約損失、供應鏈中斷導致永久失去客戶的成本、封控期間導致存貨過期、變質的損失,以及居民被禁足的精神與身體傷害所造成的「潛在成本」等等。
薛雲奎指出,這些加起來為4.07兆人民幣,接近2021年上海市全年的工業總產值(4.32兆)。其中隱性成本高達3.97兆,平均每天為763億元。如果加上潛在成本,整個封控的損失,遠超2021年上海的工業總產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在5月初時曾發表報告稱,若是中國堅持所有一線和二線城市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一年成本上限約為1.7萬億元人民幣。但從薛雲奎提出的成本結構來看,可以發現若是中國持續堅持「清零」,真正的經濟代價將會比直接疫苗花費還要高出許多。
※【
NOWnews 今日新聞 】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
1922 」專線,或「
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