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委員會議23日通過「台中至雲林區域水源調度管線改善計畫」,將依決議函報行政院核定,預計於2026年底完工,盼打通中部地區調度瓶頸,有效提升當地供水穩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當時因中部實施分區供水,民眾怕水不夠用,甚至搶購超大水桶來紓緩缺水問題。國發會23日舉行第98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經濟部陳報水利署提報「台中至雲林區域水源調度管線改善計畫」(草案)一案,將依決議函報行政院核定,可於枯旱或緊急用水時視中部地區水情進行跨區域水源聯合調度。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為因應氣候變遷枯旱威脅及強化供水韌性,區域水源調度及供水管網串接已納入「台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項下重要工作,目前已完成工作包括北部板二計畫、桃竹幹管,及南部台南高雄聯合運用等工程,並於2020、2021年百年大旱發揮關鍵水源調度穩定供水功能,另已核定辦理中包括大安大甲溪聯通管、曾文南化聯通管、全台17條備援管線,及甫獲核定的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中至雲林區域水源調度管線改善計畫,主要打通中部地區調度瓶頸,強化供水管網,全長約31公里,分別為台中至彰化雙向送水管20公里、彰化至雲林雙向送水管11公里,計畫總經費40.8億元,期程自2022至2026年,共5年,預計2026年底完工。
龔明鑫指出,待此計畫完成後,可達到台中至彰化雙向調度每日最大20萬噸,彰化至雲林雙向調度每日最大12萬噸,未來如再發生類似於2020、2021年百年大旱的情形,藉由大安溪,大甲溪、烏溪及濁水溪等水源相互調度支援,可有效提升中部區域供水穩定及水資源運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