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3日電)近來歐盟與南亞大國印度的接觸日益頻繁,反觀歐盟去年5月凍結「中歐投資協定」後,中歐關係日益緊張,中國學者分析,歐洲正持續減少對中國依賴,印中在歐洲的地位似乎一升一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四川大學波蘭與中東歐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原航,20日在「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絡」發表專文,分析因俄烏衝突印度是否會取代中國在歐洲的地位。
原航指出,印度成為下一個中國是近年來西方人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可說與歐洲自身對中國政策的調整有關,因歐盟2019年後對中國重新定位,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於此同時,他說,歐美也正積極拉攏印度,以平衡中俄,而中歐關係自2021年5月歐盟凍結「中歐投資協定」以來日益緊張,凸顯中歐關係的脆弱性及歐盟對中國的不信任。
原航指出,如此意味著印度是否會取代中國在歐洲的地位固然言之過早,但很顯然歐洲繼續尋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儘管俄烏衝突吸引歐洲的注意力,但似乎並未使歐洲停止推進印太戰略。
他說,種種跡象顯示,儘管印度在短期內似乎還難以代替中國對歐洲的價值,但歐洲媒體相關討論不絕於耳,值得重視。若全球化退潮,西方與中國脫鉤,歐盟繼續推進印太戰略,那麼印度對歐洲的重要性還可能提升。
不過原航指出,印歐關係是否提升還需觀察若干條件,首先是印度的對外政策具有明顯現實主義傾向,強調戰略自主和不結盟。
他說,好比5月2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訪歐,仍拒絕放棄在俄烏衝突中所持中立立場,體現戰略自主的印度不可能與任何力量構建過於緊密的關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航另分析,近期印歐互動頻繁,更像是特定階段的特定選擇,因俄烏衝突印歐加強合作,並不意味著歐盟將長期選擇印度為合作對象,印度與歐盟之間未來就「遏制」中國達成共識與合作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
他說,而且從長遠來看,印度仍缺乏經濟上的吸引力,尤其與中東歐國家關係還不強,但中國是中東歐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之一,因此維持與歐盟的長期合作,印度仍有許多努力空間。(編輯:曹宇帆/呂佳蓉)11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