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陳時中讓我們不再相信政府,謝謝陳時中告訴我們遵循政府規定,只會讓生活更加不便及困擾,甚至發生問題。這不是一句危言聳聽的話,也不是一句沒有根據的話,從疫情發生以來,太多太多的事情,我們遵循政府規定,換來的卻是人身自由遭限制、權益嚴重受損,以及對政府機能的失望。重點是,健康安全也沒有得到保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先是4月新北市中和一名2歲男童確診新冠病毒後引發重症,男童父親確診,女兒因為快篩陽性,遵循政府規定,都不敢隨意外出,下午一直撥打衛生所、119,不是撥不通就是轉接,但男童狀況很不好,一直等不到救援,直到晚上7點6分才有救護車來,七點半才送到醫院救治,可惜還是晚了一步。
前幾天又有一名基隆的2歲男童確診新冠病毒,13日晚間發燒高達42.4度送至部立基隆醫院,醫師懷疑是病毒性腦炎建議轉院,衛生局協調多家醫院都沒有病床,最後轉至台北榮總救治仍不治。又是一起令人遺憾的悲劇,同樣的是家屬遵循政府的協調機制,詢問到後來延誤時間發生悲劇。
疫情發展之初,各家產險公司陸續推出防疫險,是因為政府大內宣說防疫成績亮眼,當時政府自稱是防疫模範生,持續清零政策,這也使得產險公司評估防疫險的風險性,金管會也予以核准,畢竟政府是要減緩疫情,民眾也不想確診。誰知道,蔡政府突然髮夾彎說要與病毒共存,沒有緩衝、也沒有配套作法,快篩、口服藥、疫苗沒有一樣是充足的。
這下產險公司傻眼了,因為政府控制不住疫情,所以等於半放棄的讓確診數激增。立委高嘉瑜爆料,依據2020年5月19日「法定傳染病防疫商品相關議題」會議紀錄,證明業者是在金管會保險局要求下研議開賣防疫保單。雖說業者有風險評估責任,但政府作為主管機關,有沒有在政策改變前找業者協商?還是先做了決定才讓業者知道!這中間金管會明顯失職,更不用說後來還幫產險業者說話。
政策亂,隔離政策更亂。隔離政策一日數變,從最早的3+11、5+9到後來確診者的10+7再變成現在的7+7、密切接觸者從原本的同辦公室、同教室、或足跡重疊者,一下變成同住家人,原本3+4更變成只要打了三劑疫苗就可以變成0+7。0+7是什麼概念,就是你跟確診者密切接觸後,只要快篩陰就可以正常上班、外出購物,基本上就不用居家照護了,那之前遵守政府規定居家隔離、居家照護的人,又是為什麼?如果疫情是更嚴重,為甚麼反而不用居家照護。
同樣的,這波疫情侵襲兒童最力,最要緊的兒童疫苗卻是最後才開打,一開始政府用縮減莫德納疫苗的劑量給兒童,說是經過專家會議通過,但引起許多家長擔憂副作用,然後都已經開始施打了,才說BNT的兒童疫苗進來了,不少已經打了莫德納的家長快暈倒,要抽單已經來不及。
陳時中說,小孩子打疫苗尊重家長的意願,要在很安心的情況下再施打。這不是廢話嗎?就是因為不安心,家長才對兒童疫苗產生憂慮,才對你政府未訂立明確規範懷疑。這明明是政府的職責,應該優先採購兒童疫苗而且規範清清楚楚,怎麼到最後變成家長自己要去承擔,人民要你這政府幹嘛!
蔡政府一開始還宣傳今年疫情可望趨緩,三四月會放寬防疫、七月就可以開放國境,餐飲業、旅遊業者殷殷企盼,結果等到的是,確診數不斷暴增、黑數太多、政府資訊不清、醫療量能也緊繃,導致民眾因為確診或防疫不敢內用,減少外出。試問,餐廳、飯店、旅行社業者哪個不是相信政府而堅持下去,走到現在看到的是甚麼?
一個個信任政府的悲慘下場、一個個遵守規定的負面效應,就在疫情逐漸高峰的此刻屢見不鮮。蔡政府每次都叫人民相信政府,配合防疫,配合到最後民眾連家人的命都丟了,然後聽政府的話還領不到保險,搞不好連工作都丟了。遵守政府的規定,竟然把人民帶往更差的方向走,真的可憐啊!
「信任是政府施政的基礎」。當人民不再信任政府的作為時,需要自力救濟的時候,就是執政崩壞的開始,而疫情只是讓大家看得更清楚而已。
●作者:錢震宇/資深媒體人、開放智庫發起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