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意外的,指揮中心今天宣布鬆綁居家隔離的規定,接種滿3劑疫苗的密切接觸者改採「0+7」」的自主防疫,不需要居家隔離。如果關注疫情相關新聞的就會發現,這個新規定幾乎就是4月底,新北市長侯友宜提出的「0+7」新北居家隔離轉型計畫的翻版,當時指揮中心一直不肯同意,如今卻端出一盤一模一樣的菜出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4月初疫情升溫至今,民眾不斷看到一個循環:地方政府提出對疫情的防疫的建議,指揮中心就開始質疑、否定、批評不可行、認為太衝,然後隔了1、2週的時間,隨著疫情持續升高,指揮中心終於從善如流,接受地方的辦法,同時又繼續否定地方提出的新建議,如此週而復始。
「0+7」如此、取消電子圍籬如此、學校停課如此、快篩後視同確診給藥亦復如此,每次地方提出意見,指揮中心總有萬般的理由可以不同意、聲稱當下不需要、沒必要。然而坐在冷氣房裡官員的思維,終究趕不上疫情的變化,最終不得不接受地方的意見。
指揮中心至今仍然堅持的是,不同意以快篩取代PCR,以快篩作為確診的依據。因為國內PCR採檢的能量有限,只要堅持PCR才算確診,確診數就可以「蓋牌」,最多就是現在看到的水準。只要黑數不浮上檯面,蔡英文總統就可以繼續聲稱「台灣的防疫成績相當好」,不必開什麼防疫諮詢會議,指示三大防疫原則。
但蓋牌其實也只能蓋得了一時、蓋不了長久。指揮中心可以拿PCR能量作為確診數的天花板,超過天花板的全部都「無條件捨去」,但中重症和死亡的人數卻無法蓋牌。當每天的確診數幾乎不變,中重症人數卻不斷增加時,任誰都知道疫情遠比官方宣稱的嚴重。
另一方面,官方可以用PCR控制了確診數,卻無法控制死亡人數,當分母因為「蓋牌」變小的結果,必然導致台灣的染疫死亡率飆高,反而更落實了防疫不力的批評。
今天地方政府和醫界要求普篩、要求快篩取代PCR、要求快篩陽性既給藥,並非只是為了跟指揮中心對做、要給中央政府難看;而是在PCR量能不足、醫療量能可能被壓垮的情況下,必須要民眾更多的配合,而這些配合都必須要有制度的配套支撐。
有了足夠的快篩,民眾才能瞭解自身的狀況,才能趨吉避凶、保護自己也避免傳染給他人;快篩等同PCR、可以直接給藥,民眾才不用擠破頭去做快篩,才能將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快篩等同PCR的目的,是為了保存醫療能量,避免系統崩潰,指揮中心今天出於政治理由可以「蓋牌」一時,但隨著第一線的情況日益吃緊,遲早也不得不讓步。
日前,基隆2歲童因為轉診不及死亡,指揮中心將矛頭指向基隆市政府,但醫師工會卻認為人力不足才是主因;此外,更有醫界人士認為,指揮中心遲遲不將新冠病毒降為4級,導致很多醫院沒有資格收治中重症病患,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過去一個多月,指揮中心不斷重演「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戲碼,仗著《傳染病防治法》和《特別條例》賦予至高無上的權威,否定地方和醫界的所以意見,結果卻一次又一次證明別人是對的、指揮中心是錯的。
指揮中心撞到了黃河,怪病毒、怪基隆市政府;見到了棺材,裡面裡面是別人的孩子、親人。指揮中心不曾留下一滴淚,繼續擇惡固執、好官我自為之,繼續聲稱自己防疫成果斐然,指揮官還可以驕傲的投書美國媒體,宣揚「台灣如何成功抑制疫情」。
不敢面對真相、不得民眾信任的指揮中心,注定是防疫的災難。更糟的是,指揮中心還握有強大的權力,可以否定一切不同的意見,卸責給地方政府,足以打壓病毒以外的所有敵人,即便犯了再多錯也不需要有絲毫的歉意。指揮中心的權力與能力不成正比,不僅是防疫的悲哀,更是人民的悲歌。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