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核酸檢測抗疫 中國部份檢測機構資本人力成疑

▲中國多地建立15分鐘核酸「採樣圈」來遏止疫情。但中國媒體調查發現,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部份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實際擁有的資本及人力規模是零,檢測品質的保障能力大打折扣。圖為廣州市民正在進行核酸檢測。(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中央社-2022-05-16 18:47:39
(中央社台北16日電)中國多地建立15分鐘核酸「採樣圈」來遏止疫情。但中國媒體調查發現,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部份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實際擁有的資本及人力規模是零,檢測品質的保障能力大打折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中國核酸檢測已成為很多民眾的日常,官方在多地建立15分鐘核酸「採樣圈」,以頻密核酸檢測配合大規模建立方艙醫院,作為控疫的重要手段。

第一財經15日報導,中國核酸檢測市場規模已超過人民幣100億元(新台幣約440億元),吸引不少企業分一杯羹。2021年新增醫學檢驗相關機構437家,年增25.1%,為歷年最高。

醫學檢驗實驗室(通常被稱為第三方檢測機構)是中國提供COVID-19病毒核酸檢測的重要部分。

報導梳理了中國國家衛健委等官方網站,結合天眼查和企查查等工具軟件,分析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160多家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的註冊資本、實繳(實收)資本及參保人數。實繳資本反映機構實際擁有的資本,參保人數反映人力規模。

報導指出,北京市58家檢測機構中,註冊資本最高1.036億元,最低151.72萬元。實繳資本最高也是1.036億元,最低是0元,包括量化(北京)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等。

上海市58家檢測機構中,註冊資本最高6.8億元,最低300萬元。不過,實繳資本最大只是3.04億元,最低0元,包括上海譜尼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等。

廣州21家檢測機構中,註冊資本介於10萬元至5000萬元。深圳27家核酸檢測機構中,註冊資本介於500萬元至7000萬元。廣州及深圳各有3家機構實繳資本是0元。

北京的檢測機構參保人數最多是426人,有機構是0人,平均75人。上海的核酸檢測機構參保人數最多是266人,也有機構是0人,平均52人。

廣州的核酸檢測機構最多是2480人,有3家機構是0人;深圳的核酸檢測機構最多是2266人,有9家機構是0人。

報導指出,參保人數少有多種可能,包括該企業的確員工很少、員工由母公司參保,或通過第三方人事代理公司參保。

第一財經引述提供核酸檢測設備企業人士表示,投資一個日檢1萬管的方艙實驗室,涵蓋設備,成本介於400萬到500萬元,氣膜實驗室一整套更需約3000萬元;如果企業沒有足夠資金,對保證核酸檢測的品質大打折扣。

另有業界人士表示,因展開核酸檢測往往時間緊迫,來不及常規招標,往往是有關部門通知相關企業參加。

近來中國核酸檢測機構多次被揭發檢測資質出問題。安徽合肥曾對2家核酸檢測機構給予警告,並暫停合作,因這2家機構承攬的檢測業務已超出其能力,嚴重超過承諾時間發出檢測報告,有還次發出「假陽性」報告,影響研判疫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昂9日表示,近期發現個別核酸檢測機構送檢不及時、報告不準確、實驗室管理不嚴格等,嚴重影響疫情防控。

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趙丹丹10日表示,已開展對相關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調查,如果發現違法違規,將依法依規從嚴查處。(編輯:陳沛冰/邱國強)1110516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