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率日韓牽制中共 印太經濟架構外交戰略意義大於經貿

▲美國總統拜登主導印太經濟架構(IPEF)受到極大矚目,立委分析其外交戰略意義大於經貿。(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羅婉庭/台北報導-2022-05-15 16:19:53
近日受到全球矚目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國內關注台灣是否被列入首輪合作名單,但至今美方僅釋出「概念」,並無更多細節內容。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召委江啟臣判斷,IPEF只是美國的外交戰略,藉經濟手段達到外交目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江啟臣說明,拜登面對亞太變局、美中關係、北京在亞太地區的擴張、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野心及前美國總統川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錯誤決策等因素,IPEF外交策略意義大於經濟意義,美國將透過經貿手段達到外交目的,尤其屬於穩健傳統政治風格的拜登上任後,外界也不會意外這是美國在傳統外交策略上會採取的動作。

江啟臣認為,美國組織IPEF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要在政治、經濟,乃至於軍事上牽制中國大陸,若要在亞太地區透過軍事方式,回到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掛帥及軍事結盟方式來面對崛起的超級強國,在21世紀實在難以達成,況且今日的北京不是半世紀前的蘇聯,它與全球經濟互賴的程度遠大於當年的蘇聯。

江啟臣表示,面對中國大陸崛起,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當年提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就是因為美國已經花太多時間在中東與反恐,待反恐戰爭告一段落,就要將焦點轉回亞洲,避免被中國取代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位,影響世界秩序,其中也包括許多國家的切身利益,他舉例,如日本供應鏈、海上運輸線將面臨遭截斷的可能性,「大國永遠都在想這些事情,且總是超前部署」。

對於台灣外交與經貿佈局,江啟臣指出,即使IPEF未來也許可透過政治方式加入,不需經貿談判與協商,政府仍不應純粹追求加入IPEF,並放棄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等組織,台灣追求的與美雙邊經貿跟IPEF毫無關係,不應成為放棄加入國際經貿組織的理由。

▲美國國務院5日修改台美雙邊關係的簡報,刪除部分兩岸敏感字眼。(圖/翻攝自美國國務院官網)
此外,美國務院5日更新官網上美台關係現況,除了將「對台六項保證」納入一中政策、確認台灣是美國印太重要夥伴外,也刪除先前2018年版本內「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不支持台灣獨立」等字句,引發外界對美國對台政策是否改變的議論。

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事後在媒體例行簡報上表示,美國政策未變,僅是更新一份事實清單(Fact Sheet),美國對台政策仍是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六項保證為指引。同時,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亦表示,美國一中政策不變,不支持台灣獨立是美方長期立場。

對此,江啟臣指出,美方稱之為例行性更新,但要調整文字一定是經過內部開會討論,「假設官網把一中政策拿掉,就是非常大的進展」,因為無論北京、華府,雙方的爭議點一直以來都是在一中問題,美方這次也重申「一中政策」的基礎與底線。他認為,美國為「政治主權上清晰,軍事安全上模糊」,清楚說明與台灣為非官方關係、與中則為邦交國,也講明在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中,美國分別支持與知悉哪部分;但在安全上,美方從不會明講是否出兵、要賣什麼武器、不賣什麼武器,反而都講得很模糊。

不過,國防外交委員會前召委陳以信則認為,國務院官網本次調整意義並不顯著,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本預計5月5日發表對中政策談話,但因染疫導致活動延期,官網內容更新與布林肯論述應是互相搭配,可待論述發表後再行分析。陳表示,由於美國無法在同時處理烏俄戰爭與兩岸軍事問題,因此在烏俄戰爭後,美方對台海穩定有更高需求,而美「一中論述」拿掉就是走回戰略模糊方向,並在戰略模糊的情況下維持台海穩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以信說,華府對北京態度在烏俄戰爭過程中產生不同角度,不僅明確呼籲中國大陸不要成為俄羅斯幫手,甚至有拉攏意味,讓北京戰略地位有所提高,相對造成台灣的戰略地位的下降。因此,如上述所說,美國無法同時處理烏俄與兩岸開戰,這是當前維持台海與西太平洋穩定最大困境所在,因此美國不斷呼籲兩岸降低敵對激昂言論,減緩緊張氛圍。

陳以信表示,這是為何烏俄開戰後美國立即派特使團來台,除了評估監測台海爆發衝突的風險外,也直接向總統蔡英文傳達對於兩岸和平穩定的期待,盼雙方不應輕舉妄動。所以外界可以看到,這兩個月以來,兩岸關係相對平穩,蔡政府也不再有對中國發出過激的批評,這是目前美方期待看到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