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2)日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民眾若是快篩陽性,可經由醫師確認後列為確診,不過上路首日,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醫師難以確認快篩試劑是否為病患本人檢體,且民眾可能不一定會至診所繳掛號費而形成呆帳,另現有行政量能幾乎接近衰竭,即使民眾想要請醫師診療評估確診,但因行政效率塞車,還尚未被納為三類對象,醫師也難進行處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近日宣布修訂新冠肺炎病例定義,自今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對象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檢測陽性,且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若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
林應然說明,民眾快篩陽性後,在啟動遠距或視訊診療前,醫師會先透過病患的身分證號碼查詢是否符合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三類對象身分,才會繼續進行下一步視訊評估,接續會要求民眾出示快篩陽性試劑與健保卡核對身分。
林應然表示,醫師會確認家中是誰確診因此被隔離、近日有哪些症狀,並請民眾在快篩陽性試劑上寫上篩檢日期,評估為確診個案後,醫師會在病歷紀錄,上傳資料至健保署,健保署再傳輸給指揮中心完成程序,事後醫師也會請民眾銷毀檢體。
不過林應然指出,醫師沒有看見民眾篩檢過程,民眾僅是出示快篩陽性結果,難以確認是否為本人檢體,「我只能選擇相信他」,且視訊診療無開藥行為,沒有部份負擔,但屬於健保看診方式,民眾日後卻未必會至診所付掛號費,形成呆帳診所可能要自行吸收,詢問政府也僅得到研議中。
另林應然提到,今日新制上路首日,已有數名民眾符合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或自主防疫資格,但卻尚未收到政府通知,尚未被列為三類對象,即使希望醫師評估,可是醫師因為在雲端查無資料,無法處置,「我們現在的行政效率來講,已經幾乎快衰竭了,很多的隔離者或者是確診者,事實上收到隔離後或是被記錄為隔離、確診者,常是被確診後幾天的事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下午於疫情記者會中回應,若民眾是居隔期間尚未領到居隔單,「那他就是自由身」,可以依循原來快篩陽性去做PCR列為確診。陳也說,若民眾掛號費欠費,要記得繳清,若是未來許多人皆欠款,也許會協助追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