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在2026年起對進口高碳排產品徵收碳關稅,各供應鏈也對旗下承包商展開要求,引發各國減碳風潮,但國內尚未建立碳交易制度,公開發行的綠電憑證又被大企業搶光,導致供應鏈下游的中小企業憂心重重,希望政府出面主持交易。經濟部指,目前正規劃再生能源零售市場,未來公有土地出租建置的太陽能光電廠及區塊開發離岸風場,規劃保有一定比率給中小企業在零售市場上購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依國家再生能源憑證統計,目前已經申請發行的126萬張綠電憑證中,台積電買走了超過9成的憑證,其餘的買家也多半是台達電子、日月光等大廠。
李育家說,時代在變,許多中小企業也都想配合政策、降低碳排放的想法,但減碳必須測量產品碳排放,可能就要先花個10到20萬元檢測;想購買綠電,又會遇到金融機構想要避開風險、不願貸款給再生能源業者的情況。
李育家說,這種情況政府應該出面主持公道,建置合理、公平的綠電交易平台,並兼顧中小企業的競購能力,如規範多少綠電可以賣給大企業,多少綠電可以賣給中小企業;或是規劃團購方式讓中小企業購買綠電,也可以透過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對投資綠能的中小企業提供信用保證。另外也可提供中小企業教育訓練,並透過減稅、獎勵協助中小企業降低負擔。
為何再生能源業者較不願意賣電給中小企業?達德能源集團董事長王雲怡直言,主要是銀行端融資問題。再生能源業者是向銀行貸款來蓋電廠,若向銀行提出的賣電契約是信用評等高的大公司、又是長約,再生能源業者就較容易獲得貸款。
睿禾控股發言人彭郁文也說,關鍵在於承諾收購綠電客戶的信用評等,賣給台電跟台積電,銀行很快就會通過融資,對再生能源業者來說,賣給台電也是比較省事的做法。但目前市場上仍有許多綠電可以購買,原先承諾賣給台電的綠電,也可以中途解約轉賣給客戶,只要有企業願意出比較高的條件,還是買得到的。王雲怡則說,銀行的想法也不是不能變,也許未來透過制度設計,可以讓中小企業一起團購買綠電。
不過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認為,企業說買不到綠電,是「真的買不到綠電」還是「買不到便宜的綠電」?目前大部分企業仍是「伸手向政府要綠電」,再生能源業者開發完了之後,企業只要掏錢買就好了,但這模式和國際上推動再生能源的原則不同。
趙家緯解釋,若企業真的想要用綠電,應和再生能源開發商共同解決,例如一起找地、一起解決居民疑慮,這樣當地電廠興建完成後,就可直接買到綠電。趙說,企業要發展綠電,應該主動協助開發,而不是只是當「伸手牌」跟政府要便宜的綠電,這樣是不負責任的。趙也建議,現在企業因綠電價格較高而觀望,但未來不只是成本增加,而是可能連訂單都搶不到,「企業在思考綠電這件事時,不要只是跟政府抱怨,自身經營心態也要有所轉變才行。」
但政府確實也有可再加把勁的空間。趙家緯說,中小企業管理訂單能力是優秀的,但對於做減碳的知識量確實欠缺,政府應該做的是利用政府資訊,幫助中小企業找出可行的減碳方案。舉例來說,目前最常聽到中小企業抱怨不知道自家產品的碳排放量是多少,但目前全台灣有3000多家製造業者,每年要定期向政府申報能源使用量,活用這些資料就能算出基本碳排量,這點確實是政府很大的忽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買不到綠電的問題,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受訪時已公開表示,已在研議打造「零售再生能源市場」,專門供應給中小企業買家,正盤點公有土地出租建置的太陽能光電和2026年開始設計的區塊開發離岸風場,兩者都要有一定比率釋出給零售市場,讓中小企業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