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跨年度主題特展《那一刻-琥珀的記憶》,今日起正式登場。特展空間及主視覺營造濃厚的藝術、電影風格,且為方便參觀,規劃五大單元主題「琥珀與他們的產地」、「真假琥珀」、「進化特區」、「白堊紀公園」、「記憶拼圖」,展至明年2月中旬,歡迎把握展期細細品味,在科博館留下屬於自己這一刻的記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項盛大展出,集結6件臺灣琥珀標本,其中一件臺南東山發現的標本是臺灣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件琥珀內有生物包埋,初步研究推測這種生物可能是屬於蛛形綱的物種。另外,亞洲蒐藏琥珀逾40年的知名琥珀專家黃憶人,也借出電影「侏羅紀公園」限量版編號第6號的復刻版手杖,讓觀眾一睹為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表示,電影「侏羅紀公園」掀起恐龍重生的話題。《那一刻-琥珀的記憶》搭上即將上映「侏羅紀世界」電影熱潮外,也將呈現科博館地質學組豐富的琥珀蒐藏。
策展人、科博館地質學組助理研究員楊子睿博士指出,「琥珀是遠古植物產下的樹脂化石,經過大約億萬年的埋藏過程形成。」1993年電影「侏羅紀公園」上映後,有生物遺體埋藏的琥珀成為科學研究的前瞻材料,舉凡蝸牛、螃蟹、蛇、菊石、鳥、以及恐龍尾巴等中生代已滅絕的物種,近乎都能以原樣形態保存在珀體當中,讓科學家得以窺探中生代的生態與生物模樣。
在「琥珀與他們的產地」主題區裡,除了介紹世界各地的珍稀琥珀,亦首次曝光6件臺灣的琥珀標本,有臺南東山出土臺灣首次、唯一內有生物包埋的標本亮點;另一件亮點標本是新北瑞芳出土、臺灣現有最大一塊琥珀,長寬皆達15公分,從地質資料分析,可能來自於新北市瑞芳區中新世中期(約1500萬年前)的濱海相沉積物,都是這項特展亮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在「白堊紀公園」展區矗立一隻身長約9公尺、身高約3公尺的特暴龍全身骨骼標本,還有多件大型恐龍標本群並列,也是觀眾矚目焦點,現場也以科學例證回應大眾對於「我們是否能複製恐龍?」的疑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