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由於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往往對病患生命造成極大威脅!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國內每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新增約850人,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醫師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不具特異性,卻常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民眾若有「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等4大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雖然大部分的情況是良性疾病,但是血液癌症也是鑑別診斷之一;一旦確診,應把握治療黃金期積極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侯信安醫師指出,患者因骨髓內未成熟的芽細胞大量增生,遍布在血液及骨髓中,同時取代正常血球。其中紅血球若不夠,會導致臉色蒼白、氣喘如牛。正常白血球若不足,易感染發燒。異常血球若大量增生在骨髓,則會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血小板若不足,凝血功能變差,有的患者可能有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是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患者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是經期拉長。
侯信安說,因為起初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患者忽略。臨床觀察,有患者長時間發燒、疲倦,以為感冒遲遲未癒。也有患者牙齦持續出血,以為罹患牙周病,找牙醫檢查,牙口卻很健康。也有病人血尿以為是結石。上述病人可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進一步可進行骨髓檢查而確診。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情惡化快速,若是延遲就醫,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少數患者可能因此一送醫就住進重症加護病房。所幸可透過感染控制,同時進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以控制病情。也因此,及早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可降低疾病對身體的衝擊。
侯信安強調,過去治療上僅有化學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病患存活狀況並不理想。尤其年長者或有共病症的體弱病患,難以承受標準化療,存活期不到半年。近幾年有多款創新標靶藥物登台,可突破上述治療瓶頸,可以延長存活,並提升治癒機會。對年長或共病患者療效好、副作用少、耐受性高,存活期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年輕患者透過精準治療,可強化治療深度,讓骨髓移植效果更佳,大幅提昇痊癒機會。
每年的4月21日是「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日」,血液病學會攜手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跨界藝術家「眼球先生」,結合國際間代表血癌的橘色絲帶,與繡球花語的「希望」,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量身打造手持繡球花的希望絲帶公仔,鼓勵病友積極治療,「癒」見希望。學會更跨界與遠傳friDay影音合作影劇疾病衛教,吸引大眾藉由欣賞影劇,進一步認識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為提供患者與照護者系統性衛教及就診資源,學會也成立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提供症狀、治療、日常照護全方位資訊。網站還有就醫地圖,統整全台專門照顧此症的醫師名單,讓民眾可一鍵掛號、快速獲得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