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為預警值!陳秀熙拋提升第三劑「避輕救重」策略

▲陳秀熙提倡「避輕救重」的防疫新思維,須以提升追加劑施打為目標降低感染、重症及死亡風險。(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2022-04-13 11:41:32
基於疫苗及自然感染所帶來的群體免疫力,目前全球疫情持續趨緩,但由於Omicron快速且多元傳播,每日全球確診數仍是相較Delta時期多出許多,因此即使致死率由Delta時期的14‰大幅下降至Omicron時期的3.4‰,仍會產生許多死亡個案,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今(13)日舉辦線上記者會,提出「避輕救重」防疫模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秀熙指出,在進一步計算Delta變異株自去年入侵全球後,已於去年7至12月造成1,479,882個案死亡,然而比照目前Omicron特性及流行趨勢,預估將會產生1,357,865名個案死亡,兩個時期死亡數目仍是非常接近,因此強調採取以減少死亡為目標的「避輕救重」Omicron防疫措施,持續強調以致死率作為重要的預警值。

台灣目前致死率相較全球的3.5‰仍處極低的數值,自1月至4月12日累積本土個案為4,415名,雖然目前新增個案數有上升趨勢,但僅有2名重症死亡個案,致死率為0.05%,低於六大洲平均致死率。

而提倡「避輕救重」的防疫新思維須以提升追加劑施打為目標降低感染、重症及死亡風險,依台灣疫苗施打及感染情形分析施打追加劑預防感染之效益,結果顯示施打第三劑疫苗相較於未施打第三劑疫苗可下降56.2%預防感染之效益,對於年輕人(62.5%)施打第三劑效益之效益較老年人(45.5%)更為明顯。而進一步區分基礎劑施打為AZ兩劑或是mRNA兩劑後續施打第三劑疫苗之效益,可看出整體而言基礎劑施打mRNA疫苗者施打追加劑效益為64%,高於基礎劑施打AZ者(48%)。

另外,雖然施打第三劑疫苗能有效預防感染,仍有少部分以施打第三劑疫苗者可能感染,從確診病人Ct值隨隔離時間變化可以看出施打第三劑疫苗相較於未施打第三劑者其病毒量下降速度更為快速,進一步以Ct值25作為是否具傳染性之標準,若Ct值>25傳染力極低,施打第三劑疫苗者在感染後5天Ct值>25的比例高達98%,然而此時未施打第三劑疫苗者Ct值>25的比例僅有90%,仍有10%具傳染力。若以嚴格標準Ct值>25的比例需高達98%來看,未施打第三劑疫苗需到第10天才能達到標準。因此建議對於輕症個案若已施打追加劑則能縮短確診後隔離時間至5天,若未施打追加劑則應維持10天隔離期。

然而施打第三劑疫苗除了能快速降低病毒量之外,也能降低確診後重症及死亡之風險,陳秀熙表示,利用國外資料進行推估,未施打疫苗者發生重症及死亡之風險約為12.3%、完整施打基礎劑疫苗者為3.1%、而施打追加劑後風險下降至0.6%。顯示施打基礎劑相較於未施打疫苗可有效下降75%重症及死亡風險,而進一步施打追加劑相較於僅施打基礎劑可下降81%重症及死亡風險。

為了在維持新常態生活及有效控制疫情之間取得平衡,利用紐西蘭實證資料進行推估在嚴格高標準之下住院需求上限、ICU需求上限及死亡警戒值,在台灣無法提升疫苗施打之情況下,至4月30日住院需求上限為4,515人、ICU需求上限為130人、死亡警戒值為28人; 而若能進一步提升疫苗20%施打,則住院及ICU需求上限分別下降至2,245人及58人,死亡警戒值為13人。陳秀熙強調,若能控制疫情住院、重症及死亡人數在需求上限及警戒值之下,則能達到有效控制疫情並維持新常態生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秀熙總結「避輕救重」Omicron防疫新思維,強調「維持新常態」及「有效控制疫情」兩者的平衡,因為無論是「防疫措施緊縮」或是「與病毒共存」這兩個極端皆不是台灣所想要的,期望在未來Omicron走向社區流感化且民眾逐漸適應後,可藉由可取得的口服藥物及次世代疫苗進行全面境外解封。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