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舉行紀錄片《九槍》試映會及導演蔡崇隆座談,活動與創新國際學院「移民與全球化課程」結合,透過星光電影院的形式,對於移工處境帶來深入討論。蔡崇隆於座談會中表示,拍攝紀錄片是釐清真相的方法,他希望透過紀錄片增進臺灣人對於外籍移工議題的關注,以消弭社會上對於移工的冷漠與偏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九槍》以2017年越南籍勞工阮國非,遭臺灣員警開九槍射擊而亡的案件為主軸。不同於新聞報導多半強化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二元對立,蔡崇隆直指臺灣社會對於外籍移工「集體的漠然」,此種社會心理或許不是種族歧視,卻是帶有恐懼的偏見。該片從仲介制度、勞動條件等不同角度切入,從中穿插新聞和各利害關係人的訪談,引領觀眾一同審視臺灣移工制度結構性的問題。
該片藉由警方密錄器錄影畫面,重現阮國非中槍前後的情況。由於密錄器畫面較為血腥,該片恐無法在電視或串流平臺播映,使得此次放映深具意義。由於事件本身的爭議性,主辦單位特地於映前提供觀眾閱讀材料,並邀請導演與觀眾進行深入對談。蔡崇隆認為觀眾透過影片能夠自行思考與判斷,無論觀者最後決定如何解讀這次事件,企盼紀錄片的拍攝可以展開理解與討論的可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場觀眾觀賞完紀錄片,多感到惋惜與悲傷。然而影片中嘗試透過阮國非的「靈魂視角」,給予移工和觀眾一些寬慰的空間。蔡崇隆節錄阮國非臉書貼文,請另一位越南籍移工錄下旁白。這些文字是阮國非來臺灣五年之間的生活紀錄,當他出去遊玩、工作疲憊和懷念家人時寫下的情感抒發。導演藉由靈魂視角呈現移工們來臺的生活寫照,同時也讓移工得以發聲。
該片以詩人Robert Lee Frost的〈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作結,並以詩句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作爲此片的英文片名。導演藉此寓意這些離鄉的移工尚有許多欲追尋的人生承諾,無論是身體或心靈的,都還有更長遠的路要走。這首詩呼應移工的生命狀態,也提醒著觀眾,人是不分種族、性別與階級的。座談會最後蔡崇隆重申,拍攝該片並非要將罪責指向何者,而是期許臺灣的觀眾能從阮國非事件學習,銜以更宏觀的視野來思考在臺移工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