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無人機打不對稱作戰 國軍應培養戰術

▲2019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首度展出「劍翔」反輻射無人機。(圖/記者呂炯昌攝)
記者呂炯昌/特稿-2022-04-01 11:41:18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俄軍透過標槍反裝甲飛彈、刺針防空飛彈與無人機阻礙俄軍入侵,被認為是近代「不對稱作戰」的作戰典範。我國同樣有對美採購標槍與刺針飛彈,同時也有無人機製造能力,但無人機戰術運用仍處於紙上談兵階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軍用無人機發展萌芽於1940年代末期,部分國家改裝遙控飛機成為靶機,用於訓練防空部隊與戰機飛行員。1960年代,美軍將無人偵察機大規模用於越戰,偵察北越與中國軍事動態,雖然無人機經常遭到擊落,但是滯空時間長,又不會造成飛行員損失,因此美軍基於作戰所需對無人機需求持續增加,無人機發展也從偵察用途衍生出攻擊機型。

目前軍用無人機發展以色列與美國居於領先地位,中國則是在戰術單位全力配合下,同時發展多功能、全方位無人飛行載具,已含括戰略、戰術、小型、匿蹤等多機種。近來共機擾台也出現無人機於台海周邊進行偵測、干擾與跟蹤,倘若兩岸開戰時共軍以數量龐大的無人飛行載具先對抗我防空武力,再用地對地飛彈、精準導引武器攻擊我國重要軍事目標,將成為我國家安全上重大威脅。

台灣於2009年也開始中大型軍用無人機發展,目前已有紅雀小型無人機、銳鳶中型無人機、騰雲大型無人機、劍翔「反輻射」無人機,並向美國採購4架MQ-9B「海上衛士」無人飛行載具,但在MQ-9與騰雲無人機正式服役前,目前扛起戰場偵蒐與管理任務,僅有海軍海上戰術偵蒐大隊的銳鳶無人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國基於守勢作戰考量與中科院研發能量限制,國軍無人機主要擔任偵察任務,缺乏攻擊能力,也缺乏無人機獨立部隊,相關戰術運用也付之闕如。為打造不對稱作戰的刺蝟島,去(2021)年立院三讀通過2400億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中,將採購劍翔無人機,外購MQ-9B無人機也預計2025年交機,國防部應該借鏡烏克蘭戰爭經驗研擬無人機的不對稱作戰戰術,才能發揮無人載具的無傷亡、低成本優勢,對抗入侵部隊。

▲中科院研製的紅雀無人機,起飛方式區分手擲或彈射方式2種。(圖/記者呂炯昌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