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7日電)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角色受到全球關注。美國知名中國研究學者黎安友認為,與俄羅斯總統蒲亭的情緒化和缺乏判斷力相較,習近平「比較聰明」,在台灣議題上也是如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黎安友(Andrew Nathan)在接受美國之音(VOA)訪問時表示,他對「習近平很聰明,蒲亭不聰明」的看法,可能屬於「少數派」。但蒲亭太情緒化,作決策時的情緒因素太強,因此過分孤立。也可說蒲亭多少有一些迷信,不太現實。
至於習近平,黎安友指出,雖然他面臨的問題更多,中國內外的局面很複雜。但與蒲亭相較,習近平還是「比較聰明」。像是在南海,他擴張中國的勢力,但沒有引起西方或他國的強烈反應,沒有引起戰爭。而是迴避衝突,慢慢地擴張中國的勢力,但不去碰他國的紅線。
黎安友表示,這就是「切香腸」戰術,慢慢地看機會,尋找戰略的機會,慢慢擴張中國的勢力。像是台灣議題,客觀地觀察習近平的對台政策,就是慢慢地強化對台灣的壓力,但也沒有攻擊台灣,也可以說「沒有過早地動用武力」,且也一直說希望能和平解決台灣議題。
他認為,「一帶一路」也是個例子。習近平用經濟實力強化中國對全球的影響,「不攻擊別的國家,不放棄尊重別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個國際原則」,中國(在口頭上)一直是尊重這個原則的。相形之下,蒲亭不尊重這個原則,所以說習近平的作法「比較聰明,比較小心謹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黎安友指出,習近平利用俄羅斯(制衡美國)的計劃碰到了難題,這就是他「不能控制蒲亭」。他不想放棄蒲亭,因為放棄蒲亭有利於美國。但也不想完全站在蒲亭一邊,因為蒲亭「弄出了大差錯」,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至於習近平要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還要等著瞧。
他認為,估計習近平會找個「中間的道路」,不完全站在蒲亭的一邊,也不幫美國和歐洲控制蒲亭。(編輯:邱國強)11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