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00億到60億!疫情下昇恆昌的告白:更怕解封後新變局

▲昇恆昌年營收從600億、剩不到60億,董事長江松樺更憂心解封之後要面對的新變局。(圖/翻攝內湖昇恆昌官網)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2022-03-17 16:53:08
台灣有望今年下半年迎來「解封」,衛福部長陳時中於3月11日在立院接受質詢時,第一次對「解封」提出清楚指示,他說:「疫情平穩,一個月後解封策略就會明朗。」入境檢疫隔離天數也有望在一個月後縮短至7天,未來朝向5天、3天漸進方向前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兩年多,不少企業在疫情之下奄奄一息,首當其衝的就是觀光、旅遊、餐飲等相關產業,經過漫長的等待,這條隧道似乎終於要走到盡頭。交通部觀光局日前就召開「研議國境開放準備及旅行業復甦事宜會議」,希望在打滿兩劑疫苗的前提下,爭取「3月開放商務客、5月開放入境旅遊、7月開放出境旅遊」的逐步解封政策,期望今年Q3前就可以重新打開國際旅遊的大門。

只不過,國門可以重新開放,人員、物品可以重啟暢通流動,但是已經逝去的市場,真的能夠再回來嗎?根據《今周刊》報導,這次受疫情影響最劇、站在海嘯第一排的機場免稅店業者昇恆昌,原本被認為應該是解封之後,最能夠歡喜迎接商機復活的「解封贏家」,但昇恆昌董事長江松樺,首次敞開心房,娓娓道來這兩年的辛苦,與解封前的準備,沒想到他一開口,和外界的預期,完全不同。

「疫情的影響大概就是這樣了,這已經不是我眼前最擔心的事,我現在最擔心的,是解封之後,進出國門的人流是否還能回到過去的盛況…。」一個疫情打下來,即使機場還有稀落的旅客進出,防疫戒備森嚴下,旅客來去匆匆,鮮少有人還有心思停駐下來,在免稅店購物,昇恆昌在疫情期間,只能靠著少數的網購,或依據 《免稅商店設置管理辦法》 規定,由昇恆昌代墊稅金,將完稅產品在不能廣告、不能行銷的前提下,在國內低調銷售。

▲過去2年受到疫情衝擊,昇恆昌在各機場的賣場大多時間都是空盪盪的,業績慘淡。(圖/NOWnews資料照)
如此艱難地「匍匐前進」,剩下多少營業額?答案可能是「一成不到」,昇恆昌從2019年的600多億元,剩下不到60億元的營收,員工從7000多人自然流失到只剩3000多人。但是江松樺最擔心的不是營收,而是解封之後要面對的變局。

《今周刊》報導指出,全球零售通路的版圖,在疫情中悄悄發生質變,許多精品品牌業績在疫情中創下新高,但過程中,像昇恆昌這樣的免稅店,其實是缺席的,酒類商品也是一樣,疫情期間直營生意也很好,疫情之後,總公司會不會考慮降低免稅店的比重?如此一來,原來的舊模式就真的被取代了,如果不積極因應解封後的新局,可能再也回不到當年的盛況了,這才是比疫情的影響更可怕的變數。

因此,江松樺沒有坐著等解封到來,他對昇恆昌的首要策略是,不論將來通路是否改變,先維繫與上游品牌之間的關係最重要。於是,去(2021)年10月,江松樺的兒子、昇恆昌總經理江建廷,排除萬難堅持飛去法國坎城,參與免稅展,當面和各精品品牌談未來發展網購的想法,後疫情時代免稅店要如何轉型、生存,更重要的是維持住幾十年來,由父親打下與品牌之間的好關係。

有了危機感之後,江松樺的第二項策略就是「強化員工訓練」。但是都虧損了,還要花錢做員工訓練嗎?江松樺給予《今周刊》的答覆非常篤定:「是的,此刻不做訓練,解封後也沒有機會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昇恆昌來說,免稅店不易吸引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一直是他們很頭痛的問題,因此趁著疫情,市場上釋出不少好人手,昇恆昌打定主意要長期培養,並以成立基金會的模式,長期訓練經營管的人力。江松樺說:「很多事情現在不做,等到解封之後,競爭力變低就完全沒有機會了。」

原本可以選擇打開雙手擁抱商機回歸的昇恆昌,在不過度樂觀下,抱持高度危機意識的狀態下,為了解封做足準備,期望在疫情後可以翻轉情勢、迎向新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