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太空時代來臨 台灣深耕基盤技術 引領產業上太空

▲「台灣太空產業發展與商機研討會」,從產業技術與投資環境的角度,探討台灣太空產業的發展。(圖/金屬中心提供)
記者陳美嘉/高雄報導-2022-03-09 13:48:10
2022年是太空產業發展元年,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國家太空中心、金屬中心於日前共同舉辦「台灣太空產業發展與商機研討會」,從產業技術與投資環境的角度,探討台灣太空產業的發展,會中亦邀請多位專家一同與談太空產業這波浪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理事長張士傑開場提到,2020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約3,713億美元,去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太空發展法,成為台灣第一部國家太空法案,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動,隨著太空科技的演進與商用普及化方向,太空勢必成為下一個國家和企業不可缺席的基礎建設市場。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分享「太空產業的關鍵技術與生態」,提到未來將是「衛星滿天」的盛況,但操控衛星運作、傳回來的訊號如何接收、分析,包含基礎建設、晶片設計與終端產品的商機,以及重要零組件能否自製,亦或是建立國際品牌等更是關鍵。台灣有許多太空技術的隱形冠軍,國外的火箭或衛星都是使用台灣生產的零件或是台灣代工。

金屬中心執行長林秋豐談論「太空產業的商機分析」指出,過去太空對我們而言,就是軍事國防,現在已進到商業領域。解構衛星產業經濟現況,包含衛星製造、衛星服務、地面設備、衛星發射四大部分,產值為2,706億美元,前三項為台灣業者目前積極投入的地方,而發射服務亦可帶動鄰近地區的觀光,也是將來可著墨之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與亞太國會太空聯盟召集人鍾佳濱立委提出「太空港」概念,並說明因為台灣地理環境,非常適合發展太空產業,可從商用火箭開始做起,到定期發射火箭/衛星,如同貨運的定期航班,不僅使太空港周邊從運輸、零售業、金融服務到觀光,帶來可預見的商機成長,也是未來讓台灣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太空俱樂部的候選人。

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現在的太空產業如同大幅成長的電動車產業一樣,因為台灣電動車也是從零件開始做起,到OEM再到ODM和最終的整體設計,雖然太空產業台灣還只是做代工部份,但只要供應鏈由大帶小,相信台灣一定吃得到這個商機,也勢必會成為兆元產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