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國際藝術節」(2022 NTT-TIFA)系列,將於4月2日於台中國家歌劇院登場。今年是以「改變視角的觀看」為主軸,8位參與演出的藝術家,今日暢談結合科技與藝術,美學與科學的新創作,將引領觀眾體驗虛實轉換新視角。藝術總監邱瑗表示,現代人生活離不開科技,科技讓想像放大、創意無限,歌劇院於春天展現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成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座談會由臺灣影像詩人周東彥揭開序幕,他將帶領獲世界劇場設計大展金獎團隊狠劇場,以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為敘事線索,串連臺灣演員魏雋展與丹麥演員卡士柏的童年與夢境,臺灣和丹麥兩地創作,運用4D Box浮空投影技術打造作品《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將於4月8日起接連三天演出四場。
疫情期間專注於自我沉澱的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全新創作《霞》以雲層上折射出的美麗色彩為題,與美國4次葛萊美獎聲音工程設計獎馬賽洛.阿內茲(Marcelo Anez)聯手,將舞者如雲般的身體,投射內心多變的自我樣貌。鄭宗龍期待透過這齣舞作的光,穿越疫情帶來的陰霾,照進觀眾心裡。訂於4月30日,5月1日演出二場。
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林桂如、董怡芬及王仲堃,近年三位皆為人父母,以美國前衛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音樂理念為靈感創作《凱吉一歲》,期待每位觀眾保持童心與對萬物的好奇。本次親子版融入藝術家與孩子相處經驗,在歌劇院小劇場及戶外劇場打造一座聲響實驗室,觀眾不受劇場空間限制,在裝置間自由移動,感受「樂器」與肢體、空間的新可能性,5月14日起演出四場。
歌劇院首位作曲駐館藝術家鄭伊里,此次的創作《感質》,是透過表演者肢體觸動特別打造的介質裝置,即時發出獨特電聲,在劇場中穿梭迴盪;搭配大型投影,並融合歌劇院建築元素:光、空氣、水等介質,創造充滿詩意的「電聲肢體劇場」,震撼觀眾的感官意識,5月14、15日演出二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還有曾獲臺北美術獎首獎的王連晟,新作《客廳》藉由表演者和機器人賽博格共舞,窺見賽博格的未來日常想像。驫舞劇場團長蘇威嘉繼2020年於歌劇院推出《看見你的自由步》後,隨即展開技術提升計畫,4月將在歌劇院悠然廳打造一座「AR櫥窗」《看見你的自由步2.0》,作品升級攝影規格、AR程式編寫與畫質,讓畫面更加清晰擬真,連舞者的呼吸與汗水皆完美捕捉呈現。
受到疫情影響,2022 NTT-TIFA 規劃兩檔國際製作《在月球的彼端》、《大潮》獨家特映。藝術總監邱瑗表示,以『科技』為主要策劃的NTT-TIFA,是綠色場館永續經營的目標,期待創作形式的多變,創造與觀眾間建立更深的連結,一起來看看劇場能如何改變人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