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眼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世人的驚嘆聲及很多專家跌破眼鏡的碎裂聲中,普欽下令全面進攻烏克蘭,然後在世人更大的驚嘆聲及更多專家跌破眼鏡的碎裂聲中,烏克蘭挺住了俄羅斯的連番進攻,讓普欽「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破滅。去年12月底俄羅斯增兵烏克蘭邊境,從北方的白俄羅斯到南邊的克里米亞半島,對烏克蘭進行三面合圍之勢,一場地緣政治的災難迫在眉睫,也牽動了無數人敏感的神經。
自2021年12月15日俄羅斯向美國遞交俄羅斯戰略安全空間協議草案,要求北約停止東擴、拒絕烏克蘭加入、並承諾不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部屬中程導彈…等開始,雙方在外交戰場激烈交鋒。令人遺憾的是,在一連串的美、俄視訊峰會及法、德領導人穿梭其間的外交折衝之後,戰事依然爆發了。戰爭令人畏懼,但戰爭卻也是對現實最赤裸裸的呈現,更預示了地緣政治未來的發展。
戰爭之路
戰前一般都認為俄烏邊境衝突危機可以透過外交解決,最根本的原因是軍事手段的代價太高,精明如普欽者,應該不至於做虧本的買賣。但局勢的發展卻一步一步將普欽引導至戰爭之路。當今的國際局勢正值美、歐與中國戰略競爭激烈且主戰場在印太地區的時候,提供普欽冒險的絕佳時機,而且中國又亟需與俄羅斯「背靠背」建立「不是盟友卻勝似盟友」的關係。
拜登「不會出兵烏克蘭」的戰略清晰,無疑是對普欽招手,加上美國內部的諸多問題使拜登的聲望低落,尤其是通膨問題,更讓拜登左支右絀,更別說同時應付亞洲與歐洲的對手,阿富汗倉促混亂撤軍,證實了拜登的「弱勢」。而歐洲疫情之後經濟復甦更少不了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尤其是德國對「北溪2號」的殷殷期待,加上法、德又背上無法監督烏克蘭旅行明斯克協議的「原罪」。
普欽熱情相挺被西方制裁的北京冬奧,為習近平的連任壯大聲勢,換來了俄中聯合宣言及15項包含能源及糧食供應的協議,尤其是30年能源供應的契約,相當程度可以抵消入侵烏克蘭可能遭致的西方制裁,也得到北京「反對北約東擴」的表態。況且普欽還有印度這個「強大可靠的盟友」,2021年12月初普欽訪問印度時更簽署了28項包含能源、軍事、經貿…等協議。
師出無名
2月21日晚間普欽發表冗長的「討烏檄文」電視講話,細數烏東兩個個分離主義地區遭到種族滅絕、俄羅斯的委屈、西方的言而無信、北約東擴對俄羅斯的危害、及烏克蘭政府的腐敗,更強調烏克蘭本為大俄羅斯的一部分…等等,對俄羅斯人進行一次徹底的民族主義動員,隨後派兵進入烏東。2月24日清晨,普京更以「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宣布將對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
普欽的「戰爭檄文」顯然難以服眾。北約東擴危害俄羅斯的安全利益,俄羅斯應該宣戰的對象是北約才對,明顯的柿子挑軟的吃。國際上的譴責紛至沓來,就連俄羅斯人也不買單,國內61個城市爆發反戰示威。雖然美、歐等國第1波制裁軟弱無力,但隨即高漲的各國反戰輿論,迫使政客們團結起來共同對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無論如何,都不能赤裸裸地對一個主權國家進行軍事侵略。
為了俄羅斯的安全,烏克蘭必須是俄羅斯的附庸,顯然太牽強。烏克蘭人用團結與英勇粉碎了普欽的「囈語」,更洗刷普欽對烏克蘭政府的控訴及對民主的信任,雖然烏克蘭確實在轉型過程中問題叢生。澤倫斯基總統誓死堅守崗位不但激發烏克蘭人「共赴國難」的決心,也讓全世界看到久違的「英雄」。孤軍奮戰的烏克蘭人不屈不撓,贏得世人的尊重與支持,也湧上「我們都是烏克蘭人」的信念。
內憂外患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促成了西方罕見的團結,願意摒棄私心共同對付入侵者,逐步加重了金融制裁的力度,歐盟、英國、加拿大、美國和日本宣布將對俄羅斯央行實施制裁凍結外匯儲備,並將一些俄羅斯銀行從SWIFT國際結算系統中移除。美、加及歐盟都對俄羅斯航班關閉領空,土耳其也將對俄羅斯船艦關閉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 Strait)和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
哈薩克不但拒絕普欽要求派兵至烏克蘭助陣,甚至不承認烏東兩自治共和國獨立。今年年初普欽才應哈薩克現任總統托卡耶夫之請,以集安組織的名義出兵為該國平亂,清除原本親中的納札巴耶夫家族勢力,外界認為普欽利用此事件讓哈薩克重回俄國的勢力範圍。哈薩克為中亞五國之首,地緣戰略地位重要,又是石油天然氣的出口大國與管線過境要道,哈薩克拒絕出兵深具指標意義。
俄羅斯國內反戰的聲音也此起彼落,雖然反戰示威在俄羅斯被視為非法集會,各地勇敢的人民仍然無懼警方的逮捕走上街頭。尤其2月25日包括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諾伏西羅夫(K. Novoselov)在內,664名俄國學者公開連署,要求立刻終止對烏的戰爭行動。根據法廣報道,參加聯合國氣候會議的俄羅斯代表團團長阿尼西莫夫(Oleg Anissimov)甚至公開為入侵烏克蘭一事道歉。
帝國的黃昏
透過電視直播畫面,2月21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中,普欽一人遙遠地坐在官員對面,像極了一個孤獨的沙皇,底下的安全會議官員正襟危坐面色沈重,上台報告的官員動輒遭到普欽的糾正,恐懼造成結巴與辭不達意…。莫斯科街頭滿是恐懼金融制裁而排隊提取現金的民眾,而盧布已經貶值到將近1美元兌換120盧布,而且恐將持續下跌。各個城市的街道上則有越來越多的反戰組織和人潮。
雖然烏克蘭已經獨立30年,基於共同的文化背景與東正教傳統,俄、烏兩國人終究是兄弟之邦,因此有相當數量的俄羅斯人並不支持普欽政府採取極端的軍事手段,因為那將造成烏克蘭與俄羅斯永遠的決裂。此外,俄羅斯也不可能因推翻烏克蘭政府就能成功控制烏克蘭,他們必須贏得烏克蘭人民的支持,這場戰爭不但把烏克蘭推向更遠,普欽恢復前蘇聯的帝國夢也更遙遠了!
強調將採取「軍事技術手段」來回應北約步步進逼的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似乎沒有展現應有的神武。相反的,落後的戰術、不太精準的 「精準彈道飛彈」、簡陋的單兵裝備、後勤供應不足…等,加上許多如坦克應油料不足無法前進的「掉漆」表現,俄羅斯「超級軍事強權」的光環正在迅速退色。當普欽手握核按鈕威脅西方時,也同時透露出對烏軍事行動的窘境。
北約乃集體防衛(collective defense)組織,原本應該在冷戰結束後就隨著消失的敵人一起走入歷史,後冷戰時期北約透過維和、反恐、甚至對抗氣候變遷等理由勉強維持其存在的理由(rationale),普欽入侵烏克蘭正好「激活」(activate)北約存在的價值,一如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如果俄國的目的是減少逼近邊界的北約勢力,那麼結果只會使北約勢力擴增。」
當今國家實力的對比(correlation of forces)絕非僅限於政治與軍事面向,經濟、金融、科技、網路、資訊、醫療、人的素質…等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在此次的俄烏衝突嶄露無遺。獨裁者經常以「制度優勢」揶揄民主「缺乏效率」,然而正是在反覆的競爭、辯論、程序、妥協、驗證…中凝聚共識與認同,那是一種後發先至的力量。烏克蘭的韌性、西方的逐步協調一致,都值得窮兵黷武的獨裁者引以為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