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李兆立/俄烏開戰!普丁到底在想什麼?

▲俄國總統蒲亭24日發表談話,將在烏克蘭東部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不久後烏克蘭多地戰聲四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李兆立-2022-02-24 22:23:09
悶燒數月的烏克蘭危機,短短三日內突然急速升溫。從俄羅斯正式承認烏克蘭東部(烏東)兩個親俄地區「頓內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gansk)」的宣布獨立,並派兵進入這兩個區域「維和」,到使用導彈轟炸烏克蘭,一瞬間佔領了所有國際頭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在轟炸烏克蘭的一個禮拜前,俄羅斯才刻意挑在拜登宣告的「開打日」宣布撤軍,讓各方研判危機趨緩。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俄羅斯又到底在想什麼呢?

關鍵在於,歐美的口頭嚇阻,讓俄羅斯看穿了底牌。

陽光之下沒有新鮮事,國際政治也是如此。烏克蘭危機的走勢,其實像極了二戰前的「蘇台德危機」。

1938年的蘇台德危機,就是捷克有一個住滿德國人的區域「蘇台德區」不斷爭取獨立自主,結果被納粹德國以「保護」為由吞併。

當時西方同樣有表達抗議,德國元首希特勒則以「這是我最後一個要求」回應,結果西方決定姑息,以簽訂的「慕尼黑協定」收場。隨後,捷克剩餘地區也全部被德國佔領。

回頭看烏克蘭危機,同樣是俄語區發難要求獨立自主,俄羅斯也同樣出兵保護,2014年也同樣簽訂了「明斯克協議」,讓烏克蘭不得不接受「烏東實質脫離掌控」及「克里米亞遭俄佔領」的現狀。

歷史就是如此相似。2022年的北約,正在重演1938年的姑息主義,也難怪烏克蘭總統如此焦慮,不斷到處敲鑼打鼓跟大家說俄羅斯會出兵。

當然,歷史並非必然重演,關鍵的轉折就發生在一週前。當烏克蘭再度焦慮地控訴俄羅斯,並要求北約給予更具體的安全承諾時,得到的回應卻是:

「美國聲明不會派兵烏克蘭」

「英國聲明不會派兵烏克蘭」

「德國聲明不會停止北溪計畫(俄德天然氣管)」

「持續譴責俄羅斯,並威脅要實行經濟制裁」

大家覺得,普丁會如何解讀北約對烏克蘭的安全承諾?

於是,正如同納粹德國不斷調整「最後一個要求」,俄羅斯也從「確保烏東的獨立與安全」,改口為「確保烏克蘭的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並且開始進軍。

因為普丁看準了,西方不會為了烏克蘭出兵,頂多就是經濟制裁,但請問這招什麼時候管用過了?2014年西方不是才制裁過俄羅斯一波,有讓烏東和克里米亞重回基輔懷抱嗎?尤其如今世界經濟飽受疫情打擊和原物料上漲壓力,制裁俄羅斯的自身代價並不小,力道能延續多久?

既然北約的底牌就是不會出兵,經濟制裁也恐怕有限,那俄羅斯就有很大的把握能單挑打贏烏克蘭,充分對國內宣稱勝利。這就是普丁的盤算,也是短短兩天內情勢急轉直下的關鍵。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很關心烏克蘭危機對台海的啟示。

首先要強調的是,即便烏克蘭有其重要戰略意義,但終究不是歐美認定的「歐洲」。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與其說是「威脅歐洲」,更接近於「修理斯拉夫的自家兄弟」,是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內的家務事。因此,北約能夠在這裡攻城掠地固然可喜,但如果要進一步為這裡的衝突損兵折將,恐怕就不太願意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在爭取國際支持上除了強調自身的經濟和戰略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不能被認知為「中國內部事務」。

換句話說,台灣的戰略價值和經濟重要性或許比烏克蘭更重要,但在讚頌半導體業護國神山的同時,也必須更明確地向國際表達台灣與中國的不同,並強調台灣和民主陣營的相同,才能抗衡中國有意識地將「台海問題國內化」的大外宣。

最具體的指標是,如果西方只對台海「表達嚴正關切」或「以經濟制裁嚇阻中國」,那狀況恐怕就不太妙。這是台灣關注烏克蘭危機的一大看點,也是我們可以繼續努力的明確方向。


●作者:李兆立/政治工作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