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虎寶寶/少子化助減碳?學者:開放移民緩解人口老化

▲減碳問題是近年重要議題,有學者指減少生子也有助於減碳。(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唐鎮宇/專題報導-2022-02-17 12:20:56
我國已經連續兩年出現死亡人口多於出生人口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解決少子化問題?有學者指應思考開放更多移民,也有論者認為人工試管嬰兒補助應擴及到未婚族群。但國外也有學者指,隨著教育普及,少子化是正常現象,人口減少甚至有助於減碳,應將更多資源投入在教育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曾投書媒體指,儘管加拿大生育率也不高,但因為每年接受30多萬移民,約等於其人口總數的1%;若以人口和移民比率來看,加拿大每人每年接受移民的數量是美國的3倍。廣納移民的結果是加拿大人口能夠維持年年成長的情況;反觀台灣每年引入的移民不過3萬多人,僅佔總人口的0.13%,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也是政府解決少子化危機必須認真思考的方案。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更開放的移民政策確實是一個選項,以德國來說,也是透過移民方式緩解人口老化問題,但長遠來看是把問題往後推遲,並未解決。辛說,若以台灣來說,其他國家移民過來的意願可能也比移民到加拿大的意願低。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持保留態度。他認為少量的移民可以,但解決不了長期的少子化問題,也可能再增加其他社會問題,台灣也不像美國有這麼多土地跟資源可以吸納。

至於引進移民能否緩解生育率問題?依內政部移民署在2018年完成的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報告,該報告成功訪問了1萬8260份樣本,顯示新住民平均生育數為1.3人,和當年全國育齡婦女生育數1.1人相差不遠。

少子化的另外一個解方是試管嬰兒。過去衛福部對於想懷孕但生不出來的夫妻,補助接受試管嬰兒,最高可補助10萬元;去年7月更取消排富限制並增加補助次數,只要是不孕夫妻一方是我國國籍,且妻子年齡未滿45歲者就可申請。依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去年下半年開放後有3萬298人次接受治療,比2019年同期增加7成;目前已有2萬7000多件通過補助資格審查,補助金額超過10億元。

但目前這項補助並未開放同性婚姻及單身者申請。台灣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李茂盛說,實務上曾遇過有女性同性結婚,也想要懷孕生小孩的情況,但受限於法規,只能到其他國家進行;在少子化問題嚴重的情況下,政府應考慮比照美、澳等作法,開放同性婚姻也能夠接受試管嬰兒補助。至於單身者是否能享有補助,李說,若是外遇等情況,可能會有社會問題,也會對小孩的未來造成困擾。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說,同婚專法通過後,陸續都有意見反應,但若補助要開放同性婚姻或開放單身者也可申請,必須修《人工生殖法》,這部分行政機關還在做綜合評估中。

少子化問題存在在許多先進國家,但國外也有學者認為,少子化是正常現象,不需擔心。英國人口學者Sarah Harper 曾表示,隨著女性受教育比率提高,自然就會延後生育年齡時間,生育率下滑是自然現象,需要人口來維持國力想法已經過時,需要的是對年輕世代做更多教育投資,其餘用自動化與人工智慧執行即可。

瑞典學者Seth Wynes和Kimberly A Nicholas 2017年在《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7年發表研究指出,不開車每年可節省2.4公噸碳排放,吃素每年可節省0.8公噸碳排放;少生一個孩子,每年可以減少58.6公噸的碳排放,這些比推廣資源回收和更換省電燈泡在減少碳排放的潛力要大德多,但政府跟教育忽略了這些對個人有效的行動建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楊志良說,減少碳排放是生活方式,不是人口問題;透過較少污染源的能源使用等策略,也能達到減碳效果。

若少子化短期看不到解決方式,辛炳隆建議,可以思考是否要將人力做更有效運用,例如不再鼓勵企業提供24小時的服務等,讓人力流往更需要的產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