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食進口水產品最危險? 台灣標準比美國嚴12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正式宣佈開放日本福島五縣食品進口,引發民眾關注核食安全議題。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大地震,造成福島核電廠輻射外線。台灣同年起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五縣的食品進口,避免國人攝取到核污染中的同位素放射物質。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指出,福島食品進口最需要注意的檢驗項目是碘131、銫-134、銫-137。11年前發生福島核災時,當地食品驗出的碘、銫大量超標,因此制定了針對特定區域的進口管理辦法。
招名威教授表示,核污染是經由海水排放,因此水產品的風險相對較高,如香菇、茶葉、或海產魚類等,較可能殘留輻射物質。不過,台灣制定的碘、銫檢驗標準相當嚴格,較國際CODEX的標準嚴格10倍,比美國標準嚴格12倍以上,同時也參考日本的「核食每日攝取量」限制。因此,只要進口食品檢驗合格,民眾可以安心食用。
吃到福島水果恐致癌? 招名威:數萬顆以上才有可能
民眾擔憂核食殘留輻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招名威教授說明,對健康傷害較大的是高輻射、高放射線的同位素如鈾、鐳。而日本福島進口食品主要是碘、銫的殘留量問題。碘的半衰期是8天,銫的半衰期長達30年。雖然半衰期長,但在劑量極低之下,對人體的傷害風險微乎其微。
招名威教授指出,檢驗標準的「貝克」是計算輻射殘留量的標準,「西弗」則是人體建議的攝取量標準。以100貝克的銫-137為基準,一般人攝取千萬倍以上才達到致癌風險。因此,民眾確實不需擔心吃到福島香蕉、蘋果會引發癌症,真正會危害身體的劑量可能需吃到「好幾萬顆」。
「以目前制定核食的貝克量來計算,已經遠遠低於環境中輻射的背景值!」招名威教授表示,除了飲食之外,人體每天都會曝露於微量輻射中,如電腦、手機等等,而福島食品的輻射限制遠高於環境輻射。在劑量極毫極少的前提下,這類物質雖然可能會體內累積,但實際風險非常低。
輻射物質破壞DNA 多攝取抗氧化蔬果助修復
如果擔心輻射風險傷身,可以如何自保?招名威教授指出,輻射物質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破壞DNA,只要增加DNA修復的功能就能減少輻射傷害。平日可多吃含有抗氧化成份的天然食物及新鮮的蔬菜水果。同時,減少吃油炸、燒烤等致癌風險較高的食物,幫助身體健康。
「多吃能夠抗氧化的食物,有潛在風險也能平衡過來!」招名威教授建議,維生素A、B、C、D、E以及鋅和鎂等礦物質,都是維持DNA修復機制所必需,所以,在飲食中若能特別加強上述這些元素,可增加細胞的DNA修復機制,避免輻射物質作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招名威教授指出,抗氧化特性較強的食物如花椰菜、菠菜、胡蘿蔔、奇異果、紅椒、扁豆、海軍豆和蘑菇,以及雞蛋、魚肝油、沙丁魚和鯖魚,而杏仁、燕麥、香蕉和豆腐中含有鎂;在甲殼類的海產中含有鋅。十字花科蔬菜、柳橙、酪梨、蘆筍則富含穀胱甘肽,都有助於增加DNA修復效率。
延伸閱讀
快訊!新竹公布最新28處足跡快訊!1/23本土+52例,境外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