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韻聿維爾紐斯20日專電)立陶宛去年12月下旬首次以國家館形式參加台北國際食品展,獲熱烈迴響。農業部長納維卡斯告訴中央社,立陶宛業者期待今年6月可親自來台參展,第一線了解市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說,立陶宛農產品和食品飲料廠商對開發亞洲新市場很有興趣,目前在台灣市場遇到的主要挑戰是儘速取得動物來源產品的進口准入,以及在政治層面「力挺」外,立台雙邊企業能建立互利互惠、具成長前景的實質合作關係。
他也提到,若疫情等客觀條件允許,他期待今年能率團訪問台灣,推進雙邊相關經貿交流。
北京以「台灣代表處」獲允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為由,持續對立陶宛外交、經貿脅迫。
根據立國政府所掌握情況,只要進出口表單上出現「立陶宛」這三個字,無論是原產地、原物料、零組件來源,或是啟運點,貨品輸入中國即可能受影響,甚至波及同批運送的他國貨物。類似的問題也可見於自中國進口貨品,只要終端接收者為立陶宛企業,中方即可能拒絕供貨或放行。
立陶宛政府積極尋求透過歐洲聯盟(EU)及世界貿易組織(WTO)機制解決與中方的貿易爭端。目前歐盟各國已取得廣泛共識,中方的作為威脅整個歐盟共同市場、挑戰其既有貿易政策。
台灣則多管齊下支援立陶宛,包括設置旨在促進台立產業合作的10億美元融資基金,為受害於中國非正式制裁的立陶宛企業舉行與台灣業者的商機洽談會,以及協助將部分在中國「卡關」的貨櫃移轉至台灣及區域內友好國家。
納維卡斯(Kęstutis Navickas)日前在農業部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提到,十分感謝台灣大力協助。
他說,中國官方曾宣稱在立陶宛農產品發現有害細菌,以此為由禁止進口,但那些細菌「根本不存在於我們的氣候帶」。「中國市場充滿不可預測性」,他說,「你不知道該期待什麼」。
中國市場存在各式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台灣市場則相對開放。納維卡斯認為,從物流等技術層面判斷,具備中國、越南等亞洲國家市場實務經驗的立陶宛企業將較易與台灣接軌。
儘管立陶宛的農業和食品飲料產業具深厚傳統、可提供高附加價值的高品質產品,企業也有能力靈活調整以滿足客戶需求,納維卡斯指出,立台雙邊相關合作仍需時間醞釀成果,「訂單和實質的在地夥伴關係是企業目前最需要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立陶宛國土超過50%為農業用地,林地則占約33%,農業和食品飲料產業是立陶宛財政重要收入來源,2020年相關產品出口額占立陶宛貨品出口總額約21%。
農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立陶宛2020年對中國的農產品和食品飲料出口額約9300萬歐元,占所有相關產品出口總額1.5%,主要出口品項包括小麥、乳清、乳製品、加工食品。同年,立陶宛對台灣的農產品和食品飲料出口額約540萬歐元,占所有相關產品出口總額0.09%,主要品項包括木材、加工食品等。(編輯:林憬屏)1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