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莫怪長輩不隨時代進步 林靜儀翻轉中二從傾聽開始

▲林靜儀認為以往的政治型態,缺乏讓選民與政治人物充分溝通的機會。(圖/記者葉建勳攝,2022.01.18)
記者顏幸如/專訪-2022-01-18 10:00:00
民進黨徵召林靜儀之初,外界譏笑她是傘兵,但從醫多年培養出來的細膩度與觀察力,卻讓她很快找出中二選區的病灶。以往問政風格犀利直率,重返政治圈後多了溫厚,這次她不急著一刀切瘤,打算透過漸進方式,慢慢翻轉地方政治文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人無法理解,為什麼地方選民非常在意婚喪喜慶,因為除了投票給你那次,這是跟政治人物唯一有連結的時間點。除此之外,他沒機會跟你接觸、不了解你正在為他努力什麼。」中二立委補選一役打成全國矚目大戰,很多來自「台北觀點」的指控,無情傷害在地選民的心。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時,林靜儀很堅持要替地方選民「平反」。

▲中二補選落幕,老天賦予林靜儀的任務,謝票之後才要開始。(資料畫面/林靜儀競選總部提供,2022.01.18)
不了解帶來不信任。林靜儀認為,公投反映了選民的不信任。「我們選總統、選立委過程花了這麼多精神,但民眾對代議士、對執政黨不信任,覺得你們都在亂搞,所以自己來公投,這其實很不合理嘛!」

她說以往的政治型態,沒機會讓選民跟政治人物溝通,但年輕世代已經突破這盲點。「他們透過網路、臉書、直播及小群組進行討論與思辨,很容易接觸到議題核心。」

▲林靜儀認為台灣花了那麼多力氣在選舉,民眾卻對代議士、執政黨不信任,是很不合理的事情。(資料畫面/林靜儀競選總部提供,2022.01.18)
「人生歷練多了,更能理解有些人的困難。」身為年輕人與中老年人的夾心世代,六年級的林靜儀多了幾分同理。「年輕人會問,為什麼長輩或是地方的人很難轉變?為什麼不跟著進步?你不能怪他們,他們沒機會接觸到你、了解你在幹嘛啊!我們要想辦法,讓大家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此刻她像面對疑難雜症的醫生,思索什麼治療方式最適合,而非最先進,「我知道這很難!但是我會想辦法。」

她沒說出辦法是什麼,卻先列舉自己過往失敗經驗。在不分區立委時期,她和其他人一起推動開會直播、立即紀錄、發言逐字稿,期使國會殿堂更透明,卻發現多數人無心接觸議題,這些監督機制往往是白忙。「曾有每個人都能評論個幾句的重大法案,立院熬夜審查吵成一團,全國看直播的卻不到40人。回到人民立場,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要過,誰希望整天盯著立法委員在幹什麼事?但你又不信任這些人,甚至懷疑他們一意孤行,這合理嗎?」

前陣子四大公投帶給她新的想法。「這麼硬的題目,很短時間內我們在全國開非常多場說明會,很多民眾從不理解到接受,最終願意出來投票。未來我能否用類似方式,讓大家願意來傾聽,知道我在立法院做什麼事、某個法案為什麼要如此的折衝?」

▲回台中行醫的林靜儀,為陳柏惟站台反罷免,當時的她沒料到,竟成自己重回政壇的開端。(資料畫面/記者顏幸如攝,2022.01.18)
她看到台灣的民主制度正在轉型,「轉型過程中,我們要多做點事情,讓民眾對於我們有所了解。也要在折衝過程發現聲音微弱的人、真心傾聽他們。」

林靜儀說,很多政治人物會說,當選後要給選民什麼。「這是一個錯誤的用詞!『給』是恩惠方式,絕非民主政治該說的話,政治人物接受選民委託,不該說『給』選民什麼,而是和選民一起走向什麼方向。這些努力,可以從中二做起。」

她第一個想做的,是改變中二選區氛圍。「讓選民不再那麼焦慮跟恐懼,大家可以自在討論政治、有機會理解民主是怎麼一回事、重新思考自己手上的權力、好好衡量政治人物,包括我自己。」

▲林靜儀勇敢站出來,希望未來能和中二選民並肩參與民主轉型的過程。(資料畫面/記者顏幸如攝,2022.01.18)
她有太多事想做,2年任期當然不夠,出發前已做好負重前行的準備。「有些事沒辦法一蹴可及,就像修法一樣,或許修得不很完美,至少能一點一點改變。一如照顧病人,我不可能一次讓你馬上痊癒,但能夠維持健康狀態、越來越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8年前從醫界走向政治領域,重返醫界2年又接受選舉洗禮,林靜儀說:「不管是當醫生還是政治人物,都是老天爺交代的任務,這過程承載很多的人的期待。我很感恩,也相信自己能將任務做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