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說再見:如何重建瓦解的自己

海苔熊-2019-02-26 08:00:00
前幾天我家貓咪寶過世了,我生平第一次難過這麼久,在被悲傷籠罩的情況下,我跟 心理師慢慢來 說:「說起來真諷刺,自己搞了一個失落網站,面對死亡竟然還是一籌莫展。」畢竟五寶村變成四寶村,似乎我身上的某一個部分也被一起帶走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什麼也沒講,只是給我一個擁抱(hug hug),真的是恰到好處的安慰,一方面沒有反駁我在失落的時候的自我責備,另外一方面也看出我正在呈現脆弱,更重要的是,給了一個剛剛好的擁抱。

以前我總是當那個「安慰別人」的人,第一次坐在這個被安慰的角色,感觸良多:

●首先是收到四面八方的安慰,覺得很欣慰,心想原來我還是有朋友的啊XD!並且心想:「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社會支持啊,終於讓我見識到了!」

●再來是,我也開始擔心「我現在感覺應該要表現得很悲傷」,不然似乎不符合大家的期待[1]?

●最後,也是最麻煩的事情在於,有些可能平常沒有聯絡的人可能看到你的狀況之後覺得好像有一點「義務」要做點什麼,我可以理解,不過這也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他們。

不要為了安慰而安慰

我覺得安慰是一個很困難的議題,當朋友家人過世、或者是面臨分手,好像多說一點會覺得太多,少說一點又覺得不夠朋友。有些時候你想要做點什麼讓他能夠好起來,卻不知道真正的情況是,你只要「在」這件事情本身,就能陪他走過這段路程。

人總是這樣,在其不需要說話的時候一直講,然後在該說點什麼的時候又避而不談,表面上看起來是嘗試陪伴,但實際上真正在意的是自己「不知道如何陪伴」的焦慮。

安慰這種事情[2],有些時候真的是「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我想起多年前,紅鯨魚諮商心理師 跟我說一段,看起來很廢,但其實很有道理的話:「當你的朋友面臨重要他人的離開,有些時候你並不一定需要強迫自己做點什麼,只要做一些『你習慣做的事情、做你們平常會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他打棒球的朋友,就陪他打棒球;如果你是陪他喝酒的朋友,就和他一起喝酒;如果你是吃貨,兩個人一起去吃到飽也無妨,重點是,如果你是萍水相逢的朋友,就不要「為了安慰和安慰」,因為當對方看得出來你是基於某種義務和焦慮而付出關心,不但無法安慰到他,還會給他另外一層壓力——

例如:我該回覆你嗎?我要怎麼回覆你才不會讓你覺得麻煩?我表現得很正常嗎?那個時候表現正常好像很奇怪,可是如果我說沒事的話他又會問東問西⋯⋯搞到最後你不但沒有安慰到他,還讓他需要來處理你的焦慮,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偷雞不著蝕把米(是這樣說的嗎XD)。

所以簡單地說,如果你是嘗試想安慰他的人,可以參考這個SOP:

1.評估你跟他的關係

2.確認是否有安慰的必要

3.做你擅長的事情

4.不知道能做什麼的話,單純在他身邊就好。

失落者如何面對悲傷

顧浩然心理師曾經說過[3],如果你是面臨失落的當事人,下面幾個方法當然可以協助你走過這段時間——

1.找人訴說:如果你怕給別人造成麻煩(其實就是在說我自己),也可以用寫的。把悲傷整理下來,難過的情緒會沉澱得更快;另外研究也顯示,跟別人講話可以降低自己負面情緒[4]。不過就像前面說的,可能要慎選對象,有的談話對象會讓你掉入更深的地獄。

2.允許自己悲傷:寫到這裡我突然驚覺一件事情,如果你去翻所有有關於逝去的論文,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文章最後都會歸結到,好轉的要素在於「從事件當中找到意義感」(例如,原來我是被愛的),但這並不代表一開始的時候你不可以哭泣。就像這幾天我家貓咪過世,她並沒有告訴我不可以哭,而是「允許我們用自己的步調慢慢放下」,我覺得這是她最有智慧的地方,因為放下需要時間,一直壓抑並沒有辦法加速脫離。

3.儀式行為:分手的時候,有的人會反覆去做一些過去習慣的事,刻意經過有回憶的地方看他還在不在,或者是反覆查看對方的動態;面臨重要的人離開人世,我們也會需要花一段時間,折紙蓮花、誦經迴向等等,我常常覺得,這些儀式對活人的意義比死人還要大,其實某種程度上面都是幫助我們和對方告別,給儀式一點時間,其實也是給自己一點時間。

昨天,我們把咪寶的骨灰種在我們家門口每次出門都會看到的盆栽裡面,撒下她最喜歡的迷迭香種子。最後把土鋪平、放上她的照片的時候,腦袋裡面突然出現了咪寶的聲音:「雖然你對著那個盆栽說話的話,我會覺得哥哥很笨,不過我知道你需要時間,所以用你的方式,慢慢來就好。」真的是覺得好哭又好笑。

「離開並不是一個結束,而是另外一個循環的開始。」咪寶說,就像我常說的「向死而生」,一個人的離開固然象徵著內心的某一種死亡,但是也意味著,有一部分你從來沒有發現的自己,會因此而綻放。

海苔熊

延伸閱讀

* 咪寶再見

[1]Sandberg, S.、Grant, A.(2017)。擁抱B選項(齊若蘭譯)。台灣:天下雜誌。也可看本書介紹《擁抱B選項》:韌性背後的關鍵力量是希望

[2]Walker, V.(2014)。安慰的藝術(盧相如譯)。台灣:商周出版 。也可先看此文,海苔熊聊安慰的力量:陪伴療傷的八個秘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3]學會道別:在臨終之前,為彼此留下一份美好

[4]Seltzer, L. J., Ziegler, T. E., & Pollak, S. D. (2010). Social vocalizations can release oxytocin in huma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77(1694), 2661-2666.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